前世:指武夷岩茶之佳品
明末释超全著有《武夷茶歌》,其中写道:“近时制法重清漳,漳芽漳片标名异。如梅斯馥兰斯馨,大抵焙时候香气。鼎中笼上炉火温,心闲手敏工夫细。”从茶歌来看,说明武夷岩茶既炒又焙,制作工艺异于绿茶,接近青茶,品质特点“如梅斯馥兰斯馨”。
王草堂《茶说》认为释超全诗“如梅斯馥兰斯馨”、“心闲手敏工夫细”对武夷岩茶“形容尽矣”。后人将武夷岩茶称为工夫茶,就是来源于释超全《武夷茶歌》中的“心闲手敏工夫细”。
王草堂《茶说》首先将武夷岩茶与“工夫”二字相联系,陆廷灿(约清代雍正年间)《随见录》则最先以工夫茶来指称武夷岩茶。
梁章拒《归田锁记》中又记录有,泉州、厦门人称名种为工夫茶,工夫茶亦即指武夷岩茶中的名品、佳品。
武夷岩茶传统制法工序繁杂,六大茶类中以青茶制作工艺最为精巧、考究,所以梁章拒称“武夷焙法,实甲天下”。正因为武夷岩茶制法精巧、考究,犹见工夫,遂以“工夫茶”来称武夷岩茶。
后世:指武夷岩茶泡饮法
以工夫茶称武夷岩茶泡饮法大约始于清朝中叶的嘉庆年间,比将工夫茶称呼为武夷岩茶要晚。
最早记录武夷岩茶泡饮法是袁枚《随园食单·茶酒单》,其“武夷茶”记:“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椽,每斟无一两……一杯之后,再试一二杯,令人释躁平矜,怡情悦性。始觉龙井虽清,而味薄矣;阳羡虽佳,而韵逊矣。”这是武夷岩茶的泡饮方法及品质特点的最早记录文献。
武夷岩茶泡饮法被称为工夫茶始于俞蛟,约在清朝中叶的嘉庆年间。《梦厂杂著》是俞蛟唯一传世著作,文中所记泡饮器具有白泥炉、宜兴砂壶、棕垫、纸扇、竹夹等,其泡饮程序则为治器、候汤、纳茶、冲点、淋壶等。茶尚武夷,器具精致,泡饮颇需工夫,故以工夫茶来指称武夷岩茶的泡饮方法。
寄泉《蝶阶外史》“工夫茶”中也有类似记载,比俞蛟多了涤壶(注水空壶中,荡之泼去)的程序,说明工夫茶越往后越完善。
延续:泛指青茶泡饮法
张心泰《粤游小识》记:“潮郡尤嗜茶,其茶叶有大焙、小焙、小种、名种、奇种、乌龙诸名色,大抵色香味三者兼备。”潮汕人酷嗜工夫茶,茶的品类较多,已不限于武夷岩茶。
福建青茶分闽北青茶和闽南青茶。闽北青茶以崇安武夷岩茶为最著名,其次是建阳的奇种和水仙。闽南青茶以安溪铁观音与武夷岩茶齐名,其次是永春、南安、同安的水仙和乌龙。
大约从晚清开始,工夫茶从特指武夷岩茶的泡饮法发展到泛指青茶的小壶小杯泡饮法。
更多干货敬请关注“广东省茶文化研究院”(微信同名)。留言想了解的资讯,小编将竭尽全力为你呈现~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