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茶艺文化 >

从茶道、茶经看看中国茶如何改变世界

时间:2023-11-09 09:21来源:80后空巢老人 作者:80后空巢老人浏览:
道从字形上来看是一颗头在走,因为头下有身,于是引申成为路;后来又有人认为头为人之灵所栖处,灵所行即真理,于是又有了真理的意思,再后来又因为生活上的种种被假借而引申出更多的意义,算起来不是个具象的字而是个非常抽象的字。 因为道有真理又有路的意思,在中国
普洱茶
"道"从字形上来看是一颗头在走,因为头下有身,于是引申成为路;后来又有人认为头为人之灵所栖处,灵所行即真理,于是又有了真理的意思,再后来又因为生活上的种种被假借而引申出更多的意义,算起来不是个具象的字而是个非常抽象的字。
因为"道"有真理又有路的意思,在中国的宗教思想中是个十分崇高意境的字,在中国历史上无论哪一宗的思想家都有"道"之一说,一旦入道,成神成圣不远矣!
 
佛在楞严经内曾垂询与会的大阿罗汉菩萨各自的圆通之法,这与道家思想的入道表面上不同,但我个人认为意义是相同的。不先入道又怎么能圆满通达道之境?而各大阿罗汉和菩萨所说的圆通之法显然叙述了自己入道的因缘和圆通的过程,当然圆通仅代表通达道之境并不代表圆满了道之境,彼岸必须是圆满后才能到达的,否则就是在中间努力。彼岸还是有很多层次的,如沟、溪、河、江、海、洋,圆通蹈圆满还有的修呢。咦!好像扯远了,不是我原本想说的。
我想说的是为了探究香道,看了一本关于茶道的书,翻阅一下,想增长一些知识,顺便看看自己有没有缘。此书中完整的介绍了的史、艺、用、情,还摘录各国的茶道、茶俗,附录陆羽的茶经,算是本偏学识性的书,少了些现下一般商业性的凡事都扯上修道,其实是在行销自己和商品的内容。
 
我是俗人,看书以增长知识为主,细品慢嚼这种事得心境平和怡情悦性方可,而现在眼睛看小字颇为吃力,看一下头就会开始痛,于是粗览乱嚼一番,倒是想到很多人喜欢泡茶,应该对此书有些兴趣,斗胆拿出来写些读后感。
茶,在古人的眼裡是可以治病的,完全是一种功能性的食物。随著时间的推移,人类的生活逐渐从忙着求生存的不易,变成能游刃有余的驾驭生活,于是茶就变成怡情养性附庸风雅之物了,茶原始的功能反而被人淡忘,这证明了进步是因为太闲了,有时间东想西想,也证明了人的欲望是进步的动力和毁灭的泉源。
 
如果要说中国文化的发展,我认为始于汉朝成于唐朝坏于宋朝亡于明朝,从茶史、茶器中也可大略证明。在这本书中我比较有兴趣的是编辑对中国、日本、韩国茶道精神的介绍,大体说来,日本茶道以禅为主,讲究的是和(和谐)、敬(尊敬)、清(清淨)、寂(空寂)。韩国以理为主,以和静之理为使,清虚之理承继,在过渡到以不多不少、众人平等;先人后己为主要思想的中正之理。中国则以道为主,从最早的道家思想(谦和、静安、怡神悦志、自然本真)融和儒家思想,辅以禅宗的豁达内敛,难怪要说以"道"为主了。"道"的涵义和范围很广,已经跳脱世俗的范畴,超越世间而出世间。
这样看起来中国因为地理环境和气候上的得天独厚,有发展闲情逸致赏游于艺的空间才发展出独特的茶道,不像日本与韩国,完全是学习后守成,但缺乏慧根(因为没条件)始终无法创新。不过中国也因为太优渥了,一旦优势不再可能连家业都无法守。
(责任编辑:茶小仙)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普洱茶 普洱 茶道 泡茶 茶经 历史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中国茶有千种,各省喝茶文化意
中国茶有千种,各省喝茶文化意
天天喝茶的你,知道中国茶道的
天天喝茶的你,知道中国茶道的
以普洱茶为例给大家分享一下用
以普洱茶为例给大家分享一下用
从茶之九难到一杯好茶:茶经中
从茶之九难到一杯好茶:茶经中
茶圣陆羽为什么能写出茶经?
茶圣陆羽为什么能写出茶经?
陆羽所著《茶经》中为什么没有
陆羽所著《茶经》中为什么没有
99绿大树台湾版鉴赏:挽救勐海
99绿大树台湾版鉴赏:挽救勐海
《茶经》说“笋着上,芽者次”
《茶经》说“笋着上,芽者次”
《茶经》说“叶卷上,叶舒次”
《茶经》说“叶卷上,叶舒次”
陆羽为什么没把普洱茶写进《茶
陆羽为什么没把普洱茶写进《茶
绿茶经高温烘炒,为何还能保持
绿茶经高温烘炒,为何还能保持
普洱茶经鉴定分析,内含几百种
普洱茶经鉴定分析,内含几百种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