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喜欢喝茶,但是,很多时候我们泡茶的时候,每一个细节都注意到了。但是,最后,当我们饮下一口普洱茶之后,发现茶汤的味道和想象中的不一样,在滋味上有些欠佳。老骥之前说过,普洱茶的冲泡方式不对是会影响到普洱茶的口味的。但是,也还有一些别的细节也会影响到普洱茶口感。老骥认为泡茶也是一个需要耐心的活儿,因为不小心哪里没做好,那么泡出来的茶,口味就变了。因此,不同的人泡出的茶,会有不同的口味。老骥经过茶庄的老师傅们的指点后,才知道除了以前老骥说过的那些影响茶汤口感的细节外,原来,出汤方式这么一个小小的细节也会影响到普洱茶的口感。那么,今天老骥再给大家说一说,出汤方式和水质对普洱茶的口感有哪些影响?
正确的出汤方式:
冲泡普洱茶每一步都很讲究,包括出汤的方式,但是对于注水方式来说,出汤的方式影响要小很多,在冲泡过程中也属于微调的作用。
缓慢的出汤主要对前期浸泡相对静态的茶水溶合度茶的茶汤有融合调节的作用,越缓慢均匀的出汤,就令茶汤在出汤的时候溶合越有层次,而且,融合温度越低,汤感也会越软。而越快速的出汤也会令茶汤的融合度越好,香气也越高。
在这里,老骥要提醒大家一点,各泡之间的间隔时间在以人为主的品茶过程中,往往也容易被人忽略。但是,这个意义还是很重大的,尤其关系到几个很重要的问题,接下来,老骥就给大家说一说:
1、每一泡茶注水时茶底的温度,茶底的温度除了跟注水后整个容器中的茶水综合温度相关,过冷的茶底令茶汤的溶出温度下降,导致香气变低。
2、注水时茶底和水之间的温差,茶底过冷而水温过高导致温差过大,令茶叶中的溶出物的溶出温度间距加大,各类物质的溶出速度不能够平均化,溶出物质的比例协调性下降,从而导致茶汤中滋味和香气的比例发生变化,而这部份变化和茶本身以及注水的方式密切相关。
3、存留的茶汤在茶底降温后将会被挤出,上一泡出汤后,由于叶底依旧处于湿润状态,所以溶出依旧在继续,且随着温度的下降,茶叶收缩又会令溶出后的茶汤再次挤出,过份间隔会令这部分高浓度茶汤冷却后融入下一次注入的水中,从而增加了茶的苦涩味,对下一泡的品质有着较大的影响。
4、泡普洱茶的出汤方式出汤后残留的茶汤:出汤后残留的茶汤令下一次浸泡的时候整体温度降低,导致香气的程度下降,苦涩味较相同浓度的茶汤有所减低,汤感的粘稠度和厚度则会有所提升,并且令相邻两泡之间的感觉更加接近,令茶口感更加稳定。出汤后残留茶汤的做法被称为“留根法”常常被用来泡制那些有异杂味的茶。
水质对普洱茶口感的影响:
净度:
净度是指的水中悬浮性杂质的比例,对于茶来说水的净度越高,拍出来的茶就越清澈,茶的滋味香气越就越不受影响。因此,我们在泡茶的时候,就一定要用纯净水或者矿泉水来泡。因为矿物质含量较低,一般称为软水,容易将茶的本质表现出来,而茶的汤色也会很好,香气足,能更好的品到茶的清爽甘甜。
硬度:
水的硬度指的是水中溶解的某些矿物质的含量比例,我们通常把含有一定数量钙、镁、铝锰的碳酸盐、重碳酸盐、氯化物、硫酸盐以及硝酸盐等杂质的水叫做硬水。
水的软硬程度是以“硬度”来衡量的。水的硬度是指除碱金属以外的全部金属离子浓度的总和,但硬度主要由钙、镁构成,所以水的硬度常指钙、镁离子浓度的总和。
水中的矿物质对茶叶品质有着较大的影响,譬如氧化铁和镁会令茶汤发暗,滋味变淡,而钙,铝,锰等则令茶汤变涩发苦。
盐类化合物普遍存在于自然水源中,在通常含量下,对于茶的影响并不严重,譬如在1L水中加入16mg的氯化钠来冲泡绿茶,只会令茶汤略显淡薄,而若加入16mg的亚硫酸盐,反而会令滋味变得醇厚。通常情况下在人们日常饮用的泉水中,硅酸岩裂隙水一般比碳酸岩裂隙水要软一些。
PH值:
所以,习惯上将PH值用于表示水的酸碱度,通常,未处理过的水的硬度和其酸碱度密切相关,通常情况下,硬水的PH值通常会高一些,所以硬水常常需要经过软化处理后再用于泡茶,茶汤的颜色和滋味香气对PH值的高低是比较敏感的。
但是,老骥想说的是对于茶而言,每款茶都有各自的侧重点,用水不同,择水要根据饮茶的目的来做判断,而目的则跟茶的风格和特征息息相关。对于普洱茶来说,其陈化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从茶多酚到茶黄素和茶红素的氧化过程,和PH值大的水在泡饮过程中的氧化反应方向基本一致,所以,用偏碱性的软水泡饮不但会令陈味彰显,还会令汤感变得柔软,而用中性软水来泡饮普洱茶的新茶,则令其更加客观的呈现出其各项指标更真实的程度,比例和协调性,对其后续品质的判断亦更加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