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很多动物,我们人类的味觉、嗅觉还是比较迟钝的。我们知道,泡茶时更多的人采取快冲快出的方式,统计来看大多数人会在10秒之内出汤。出汤快,在降低与淡化对口腔的不适感的同时也降低了对茶品质高低的灵敏度。另一方面,如果运用100cc投茶3克闷泡5分钟的审评法,则容易被过重的茶汤过重的苦涩感掩盖、混淆对茶品质的判断。这套审评的方法成形并适用于绿茶、花茶等的品质判别,是否对后发酵年份老茶更有效,我抱怀疑态度。
在判断中生代茶品质时,选择在洗茶一遍及前4泡均浸泡20秒就是这么来的,既不让茶汤太淡而好坏不分,也不让茶汤过浓而好坏难分。20秒时间的浸泡不长不短,刚好让好茶与差茶的不同之处在我们的口舌之间表现出来并被我们不太灵敏的味觉嗅觉感受到。
那天泡茶喝,我没关注泡茶者浸茶的时间,但一口99DDG-H入嘴直觉的反应是:浸泡时间少了,不但不够20秒而且少很多。人跟人不一样,茶跟茶也不一样。对于中生代茶普洱茶,泡茶太轻是普通人的做法,审评闷泡是“专家”的做法,不轻不闷重手一泡才能泡出好茶真滋味,才会回甘生津、尽显英雄真本色。
“响鼓要重锤”,既不能轻敲又不能锤破。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