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茶艺文化 >

日本茶道体验记

时间:2023-12-01 11:18来源:人民政协报 作者:徐金玉浏览:
在日本,茶事根据季节不同,形式也在发生变化。5月~10月,以风炉来举行茶事,11月~来年4月,以炉来举行茶事。口切茶事,即是11月的第一场茶事,也是新茶自5月份采摘封存以来,第一次被打开来喝。
普洱茶
之前采访时,研学日本茶道多年、杭州家创始人之一的吴步畅就曾介绍过,参加日本事,是不能携带手机的。茶席间,没有电话铃声的纷扰,亦没有随处可见的手机低头族,主宾之间,甚至没有多余的言语,他们当下最需要慢慢体味的,就是眼前的那碗茶。
果然,在教室就座后,担纲翻译的中日茶文化交流活动家、中国茶叶博物馆日本事务顾问刘一平便提醒学生们:要把手机调成静音或关机,尽量不要放在桌面上。虽还没进入正式的茶事,对于手机的要求已经被提了出来。
不一会儿,木屐之声传来。一位身着日本传统服饰的长者,手拿戒尺,精神矍铄。他就是日本里千家正教授神谷宗舎長,研修日本茶道已有60余年。
一番日语自我介绍后,他缓缓地在黑板上写下这期茶课的主题——口切茶事。
学员立刻惊呼:“这不是汉字吗?”
刘一平看着大家的表情,笑笑说:“在日本,越是级别高的茶道教授,对中国的崇敬之情越是深厚。口说日语,手写汉字,已是很常见的一种现象。大家最应该欢呼的,反倒应是口切茶事,它可是在日本很隆重的一场茶事,在中国难得一见。”
 
理论:茶事有季节
在日本,茶事根据季节不同,形式也在发生变化。5月~10月,以风炉来举行茶事,11月~来年4月,以炉来举行茶事。
口切茶事,即是11月的第一场茶事,也是新茶自5月份采摘封存以来,第一次被打开来喝。
为什么称为口切呢?这与时间和动作有关系。
神谷教授拿出装茶的茶壶来。“在茶壶里,有浓茶、薄茶两种茶。”
浓茶采摘的原料更为讲究。那些制茶品质好、口感佳的茶树,才会用来制作浓茶,且有固定的采摘时间。五月十五日摘的茶叶称为初昔,五月二十一日摘的为千代昔,五月二十三日摘的为后昔。它们分别用纸包装好,放在茶里。
而同一季节其他茶树上采摘的茶叶,则被称为极昔,做成薄茶,直接倒入茶壶里,把剩下的空隙填满。
最后,主人会将茶壶口用封胶封上。当11月进行第一场茶事时,也是第一次拿刀将封口切开,从而称为“口切茶事”。
对茶事的认真与庄重,还体现在主人的印章上。每次取茶后,亭主都会拿条形的美浓纸将壶口封上,再盖上专属的亭主印。这意味着,该茶壶只有亭主一人可以开启。 茶事总共分为初座、中立和后座三部分。虽同为茶事,风炉和炉在具体的步骤上,略有不同。尤其在初座方面,风炉的茶事是先吃怀石料理,再点初炭,再吃菓子。炉的茶事顺序则是初炭、怀石料理、菓子。时长均为两小时。
“顺序之所以不同,是与季节温度有关。举办炉的茶事时,已进入11月,天气较冷,所以一般是先点炭,再进行食事。”神谷教授说。
中立即休息,30分钟后,即进行后座。后座包含浓茶、后炭、薄茶三个程序,历时也是两小时。“一般来说,在客人吃饭时,主人开始做抹茶——用石磨将茶叶磨成粉。石磨越大,磨出来的粉会越细。做好抹茶后,通过浓茶、薄茶的方式,分享给大家。”神谷教授说。
 
实操:喝到口里不容易
理论课结束了,“口切茶事”的实操课即将开始。学员们都有些摩拳擦掌,在茶室外严阵以待。
日本茶道中对主客也有细致的划分。亭主由神户教授担任,他还有一位帮手,被称为半东,即半个东家之意。这次客人有3位,又分为主客、次客、三客(末客)。大家不要以为客人只是喝茶的,他们也有任务要做。
比如进入茶室前的第一步,是要先在外面的凉亭待合。此时,就是主客的活儿了。他需要把座椅上的香烟盘放好,把蒲团挨个放好,才能邀请其他两位客人就座。主客要坐到离茶室最近的第一个位置。
 
那么,客人什么时候可以进茶室呢?主人玄关打水,就是一个信号。
“主人通过现场打水,来告诉客人今天喝的是最新鲜的水,以此来表达尊重。”刘一平说。
进入茶室前,还有一项任务———蹲踞。
从亭子移步到茶室时,客人会经过一个叫做“露地”的小院子。露地内有一个石墩,石墩表面有一个凹槽,清水会从斜上方布置的竹管内倾泻而至。此时,客人要逐个蹲下来,按照规定动作,用水舀洗手、漱口,再把水舀洗干净。
“为什么要漱口呢?”神谷教授解释说,由于心口相连,口是心的玄关,漱口是为了把心清净了。
一番洗礼之后,客人才能正式进入茶室。
 
初座门道多
第一项初炭,炭也有讲究。它们的大小、形状都不同,摆放的顺序、位置,自然也不尽相同。
有趣的是,炭的中央还会放一粒香。“烧炭会有烟火味,燃香是为了清洁空气,让客人有舒适的感觉。而等到正式点茶时,香气又早已散尽,到时并不会影响茶香的品赏。”神谷教授进一步补充道,渐渐地,香也成为了一个人乃至一个流派的象征,有时候,一闻香的味道,就知道是谁做的,应用于哪个流派。
当天虽然没有怀石料理,但是精美的菓子,却是让大家大开眼界。菓子由现场一位茶道教授连夜赶制,在柿香与板栗香中,学员感受到了来自日本茶点的独特风味。 盛放菓子的盒子缘高也有门道,盒子最多只能有5层。每一层菓子的多少,也会根据人数的多少进行调整,但最下面一层却是个例外,每次只能放1个,因为它是留给主客的。
 
后座品茶,来之不易
在榻榻米上跪礼两个小时后,后座品茶终于可以开始了。
当然,茶仍然不是立刻就能喝到的。在经由亭主拿出茶罐、取茶,宾客赏罐,主宾寒暄等一系列规程后,亭主才会开始正式点茶。
只见他先不疾不徐地将碾茶倒入碗内,冲入釜中沸水,再用茶筅快速击拂,使之产生沫搪。几分钟后,一碗冒着蒸青绿茶清香的茶汤,就做好了。
当日茶碗名为红安南,已是14世纪~15世纪时的物什。茶汤荡漾其中,碧绿清盈,煞是可爱。
茶并不急着入口,主客要先将茶放在与次客中间的位置,礼貌地说上一句:“我先喝了”,才可端到面前。此时,还要先向点茶人行礼,再将茶碗端起来,感谢所有的人。
品饮时,不可正对着碗的正面来喝,要顺时针将碗沿移动两次,在斜侧品饮。因为茶汤还要继续传给其他茶客,每人的饮茶量,要根据茶汤量和客人数量,自行选择喝多少。
喝完以后,如何擦净杯沿,如何传递给下一位客人,如何赏碗,都是有规程有礼法的。即使是赏碗环节,一直采用跪姿的客人,也需要将两个胳膊肘抵在大腿上,按照规定动作,将碗进行细细打量。
浓茶将味道的浓烈与绿茶的清新,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回甘甜润美好。薄茶虽味道稍淡,但清凉和回甘迅速,同样给人带来了愉悦的感受。
一场茶事下来,夕阳的余晖已倾泻至茶室内,恰好捎来自然的暖意与宁静。
 
思考:完美的东西在中国
4个半小时的茶事结束,学员们纷纷敲着起已经跪麻的腿脚。有人不禁打趣道:“还是在国内喝茶幸福啊!”“喝上一杯茶,真是不容易!但也真的很值得!”
单不说早已跪麻的腿脚,光是记住口切茶事中繁复的步骤和礼节,学员们已然分身乏术。更何况,日本不同时节还有不同的茶事、不同的规矩。如此一来,在日本,要想做到茶道教授级别,定要付出几十年的心力来钻研。
这些严格的规程、谨慎的细节,归纳下来就是一个字———敬。因为敬重,所以认真。
众所周知,茶道最初由中国传至日本。这也不禁令人感到好奇,日本茶道是当时中国茶道的一个缩影,那古代的中国,到底是一个多么兴盛的茶之大国呢?
在当天教授和体验茶器时,神谷教授也一直在说:“我们只是在做几近完美的东西。”那么,完美的东西在哪儿?
他回答:“完美的东西在中国!”
常年与日本教授接触的刘一平,对此也深有感触。他与众多的茶道教授交谈以后,发现那些级别高的茶道教授,提到最多的两个词,就是“唐物”和“中国”。他们对中国的崇敬之情,已深入骨髓。
“了解了日本茶道,才知道中国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才真正明白文化自信到底是什么。”刘一平感慨道。
当前,中国茶礼茶文化的复兴,也仍然在引发业界的思考和推动。如何体现中国茶的气魄和历史底蕴来,他们在行动。
(责任编辑:茶小仙)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采摘的茶叶 中国茶道 中国茶叶 茶文化 普洱茶 中国茶 喝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有证并不代表会泡好茶,和日本
有证并不代表会泡好茶,和日本
品茶文化的现代茶道与茶艺的兴
品茶文化的现代茶道与茶艺的兴
中国茶文化真的不如日本?茶源
中国茶文化真的不如日本?茶源
泡茶之道:茶道中的几种出汤方
泡茶之道:茶道中的几种出汤方
茶道六君子,到底是不是多余之
茶道六君子,到底是不是多余之
茶道十悟,是哪十悟?
茶道十悟,是哪十悟?
敬茶时茶杯把手应向里还是向外
敬茶时茶杯把手应向里还是向外
茶道与茶艺的区别?学茶艺品功
茶道与茶艺的区别?学茶艺品功
大益茶道师亲授:“五感三性”
大益茶道师亲授:“五感三性”
人生如“茶道”
人生如“茶道”
日本玩茶道,英国喝袋泡,那世
日本玩茶道,英国喝袋泡,那世
精致的茶道只是为了好看吗?
精致的茶道只是为了好看吗?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