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茶艺文化 >

中国的“茶德”是什么?

时间:2019-04-02 09:18来源:崇尚茶德的 作者:懂茶帝浏览:
中国的“茶德”是什么?
帝,邀请专业人士为友答疑解惑。我们的原则是:不忽悠,不卖弄,不恶意攻击,不刻意美化,只是客观、中立地回答您的问题。即使是一些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我们也会尽量做到客观。
 
今天我们来聊聊“茶德”,不要觉得意外哦!茶,积淀着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内涵,自古以来就与德密不可分。
茶德精神的提出将“茶”与“德”联系在一起的记载,最早出现在陆羽《茶经·一之源》中:“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这也将饮茶这种日常生活内容提升到了精神层面,标志着中国古代茶精神文化的确立。
 
在陆羽看来,具有君子性情和高尚品德的人,具有仁爱、善行的道德品行的人,才是属于真正意义的茶人
 
首先将“茶德”作为一个完整理念提出的是唐朝刘贞亮,他在《茶十德》一文中概括了饮茶十德:
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
 
其中有对健康养生的理解,也有对人生哲理的阐述。如果说陆羽所言的茶德更注重个人品德修养的话,那么刘贞亮的饮茶十德,则将其扩大到了和敬待人的人际关系上。
 
这是古时候的事,那么现当代人对“茶德”有着怎样的传承呢?
 
当代茶德
当代茶人对“茶德”的阐释和传承,当然也不曾中断。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茶学泰斗庄晚芳先生(1908-1996)。
 
早在1984年庄晚芳先生撰文发表在《中国农史(1984年第二期)》的《中国茶文化的传播》中有过这样的一段论述:“茶的传布, ……它受到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以人类生活及其经济活动的影响最为显著。 茶的传播也就是中国文化的传播。”
 
“我国陆羽《茶经》和日本荣西《吃茶养生记》, 均带有修身养性、 清神得道之义。 我国的茶德、 日本的茶道更成为极为考究的一种饮茶礼节。”
 
在这里,庄晚芳先生第一次提到“茶德”。
 
1989年5月庄先生在上海《茶报》首次提出了“廉、美、和、敬”的中国茶德。接着于1991年先后在《茶叶(1991年第三期)》和《农业考古(1991年第四期)》上以“四字守则,四句浅释”和“文华同志留念”形式,建议宣传“中国茶德”,以增进当前两个文明的建设,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这是庄先生第一次相对正式地简述“中国茶德”,也是迄今为止对茶德最为清晰完整的阐述。庄晚芳先生当年对“廉、美、和、敬”的阐释为:
廉俭育德:清茶一杯,推行清廉,勤俭育德。以茶敬客,以茶代酒,减少“洋饮”,节约外汇。
 
美真康乐:清茶一杯,名品为主,共品美味,共尝清香,共叙友情,康乐长寿。
 
和诚处世:清茶一杯,德重茶礼,和诚相处,做好人际关系。
 
敬爱为人:清茶一杯,敬人爱民,助人为乐,器净水甘,妥用茶艺,为茶人修养之道。
之后,庄先生还对“廉、美、和、敬”进行过更多阐释,后人对茶德精神的文化内涵也不断有新的理解,但大多以“廉、美、和、敬”作为基本准则。
 
每个时代对茶德的解读都会有新的发展,也恰是这些,造就了连绵不绝的中国茶文化。在瞬息万变、物质充盈的今天,我们对茶的倡导,除了日常、健康所需,在精神层面的享受或许更应该多一些。
 
参考资料:
《庄晚芳先生“中国茶德”的形成》,张星海
(责任编辑:大润大品)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茶文化 中国茶 茶叶 饮茶 茶道 茶艺 清茶 茶经 吃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老白茶的药用价值
老白茶的药用价值
6款养生茶饮
6款养生茶饮
从三个方面品普洱茶
从三个方面品普洱茶
普洱茶的基本鉴别方法
普洱茶的基本鉴别方法
普洱茶年代阶段的区分
普洱茶年代阶段的区分
普洱茶冲泡方法及品饮
普洱茶冲泡方法及品饮
普洱茶饼饮用方法介绍
普洱茶饼饮用方法介绍
普洱茶茶叶的外形术语
普洱茶茶叶的外形术语
普洱茶生茶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普洱茶生茶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浅析普洱茶的收藏
浅析普洱茶的收藏
普洱熟茶的常见汤色
普洱熟茶的常见汤色
茶垢是如何产生的呢?
茶垢是如何产生的呢?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