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套动作行云流水,安静从容,看得新手是一愣一愣的。
可菜鸟嘛,面对“老手”总是有点怯,脸皮还薄,明明心里疑惑的已经纠结成了个大疙瘩,却还是问不出那句话:为啥要倒掉呐?
有茶友调侃“他们把头道茶都倒掉是为了祭神吗?”
笑翻一众人的同时,还是有泡茶者乐此不疲,且美其名曰:去农残、洗灰尘、去杂质...
仿佛所有的头道茶都必须沦为了洗菜水,然后茶味方能尽现。
- 01 -
那些年,倒掉头道茶的理由
说法一:头道茶可以洗去农残
由于茶叶的特殊性,不能像洗瓜果一般清洗它,所以许多茶友就用头道茶来去“农残”。
但农药多为脂溶性物质,热水只能溶解和稀释很小部分的量,单靠头道茶洗去“农残”实在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是否有“农残”和农残是否达标并不能等同。
说法二:头道茶反正不好喝,倒掉无所谓。
这样的观点,不能说错,只能说不够严谨,因为并非所有的茶都需要“温润泡”,譬如最典型的绿茶。
说法三:头道茶是用来洗去杂质和灰尘。
这个说法应该是针对那些有一定陈放时间的茶叶来说。
但毫无定语加持的观点,很容易误导旁人,造成很多习茶人不分青红皂白的“一刀切”。
- 02 -
头道茶能喝吗?
能不能喝,看茶而定。
对于头道茶的处理方法,可以简单把茶叶分成三类来说。
第一类:自然状态或者做型程度较低的茶。
理由是茶喝到尾水时滋味已经明显淡了,此时再喝头道,能把整个茶滋味最美妙的感觉重新带回来,所以又称之为“还魂汤”。
第二类:做型程度较高的茶
因为特殊的形状,第一泡析出的内含物质不多,滋味也较平淡,倒掉或者喝掉,可以随意。
在稍微正式的场合,由于茶汤并没有达到较好的品饮状态,头道茶往往不会给客人饮用而是直接倒掉。
第三类:有陈化时间的茶
不确定仓储情况的茶,头道茶不建议喝。
对于某些有仓储有问题的茶,一些人会用多次洗茶来掩盖或弱化。大家可以通过观(头道茶)色、闻味、“过下嘴”这样浅浅尝一口吐掉的方式来了解判断它的仓储情况,感受它的“健康”状态。
- 03 -
洗一洗的理论出处何来?
这种“不管三七二十一,反正泡茶前就得先洗一下”的“头道茶”理论是从哪儿来的呢?
1、对茶叶“洁净”的错误认识。
换个角度想,是不是喝咖啡前也要洗洗咖啡粉,喝红酒前也得煮开红酒呢?
2、部分不专业的茶艺表演者的放大。
在表演过程中,为了完善泡茶的整个步骤和流程,几乎每一次表演都会特别演绎“头道茶”,无形之中将其放大了。
于是很多不明就里的人们依葫芦画瓢,按着茶艺老师的方法来泡茶,从而脱离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思考方式。
3、部分商家的销售技法。
就像前文里提到的,第一道茶汤中,往往包含了茶叶的大量信息。
于是,为了让你喝到“更好的汤感”,许多商家会冲洗头道茶,有的甚至会冲洗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久而久之,大家就误以为这是泡茶的正确步骤了。
- 04 -
头道茶的“断案”职能
头道茶不一都要喝掉,但若说它是“没用的一泡”,可就大错特错了。
窥一斑可知全豹,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作为一款茶的头一道,它隐含的信息量可能是惊人的。
比如:头道茶入嘴后,感受到淡淡的尘土味或其它异味,说明这款茶的储存环境可能不达标;如果有焦糊味,可能是工艺出了一点问题,例如炒糊、炒焦的情况;如果尝到霉味,说明这款茶在存储时可能有受潮;如果茶汤碎茶或碎渣较多,则可能是原料等级不高或者撬茶技术太差...
头道茶要不要喝?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以后也会难分高下,但不能一杆子打死。
很多事情,成为习惯也罢,喜欢也罢,科学很重要,所以,在喝茶及泡茶这件事上,也要不断改善提升相应观点与技术。
这样,喝的茶才会多滋多味,泡的茶才会愈来愈香,人,才会拥有茶样生活。
(责任编辑:品茗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