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煮茶法
唐代时主要以陆羽式煎茶为主,陆羽《茶经·五之煮》就记载,煮茶时加上用葱、姜、枣、桔皮、茱萸、薄荷之等,煮沸腾之后,拂去汤面上的泡沫,就可以喝了。
也有加辣椒、姜、桂朱来喝的,唐代的煮茶会有些像做菜一样。
2、煎茶法
煎茶是唐代至南宋末年流行的,把团饼茶经过灸、碾、罗等工序,制成茶末,再根据水的煮沸程度投茶煮,煮沸以后,把茶汤表面的茶沫舀掉,知道茶汤干净,然后就可以分汤喝了。
3、点茶法
宋代点茶比唐代煎茶法更为讲究,准备新鲜的泉水,水沸腾到冒鱼眼泡的时候温度就可以了,然后压碎茶叶,放入茶碾,碾茶要迅速,不能长时间碾茶,否则有损茶末的新鲜度。如果不是当年的新鲜茶饼,最好将茶烘烤后再碾,以激发陈茶封存过久的香气。
点茶需要技巧,又以因击拂之法不同盏面泛起之乳花不同而有各种名目,自第一汤至第七汤而各有不同。
一汤:可用汤匙先将茶末调成膏状。水要环绕着茶注入,不可直接冲在茶末之上。
二汤:二回注水要求来回成一条直线,快注快停。
三汤:三回注开水时,运用茶筅要轻盈均匀,此时茶面沫饽大半已成定局。
四汤:注入的开水量要少,茶筅的击拂要舒缓。
五汤:此时注入开水要看茶汤沫饽的状态决定击拂轻重。
六汤:如果这个时候沫饽勃然而生,只要缓慢搅拌就行。
七汤:最后一次注开水要看沫饽厚薄、凝固程度,如果达到要求,点茶便可完成。
4、撮泡法
泡茶时,先称量茶叶,待水烧滚后,即投茶于壶中,随手注水于壶,先注少量水,以温润茶叶,然后再注满。第二次注水要“重投”即高冲,以加大水的冲击力。
细嫩绿茶一般冲泡三次。
(责任编辑:大润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