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怎么样泡茶才算是会泡茶?需要掌握什么样的技巧,才能泡好茶呢?
其实回答这两个问题既简单又复杂,就如茶道一样。
茶道可以很复杂,要遵循一定的法则。唐代为克服九难,即造、别、器、火、水、炙、末、煮、饮。宋代为三点与三不点品茶,“三点”为新茶、甘泉、洁器为一,天气好为一,风流儒雅、气味相投的佳客为一;反之,是为“三不点”。明代为十三宜与七禁忌。“十三宜”为一无事、二佳客、三独坐、四咏诗、五挥翰、六徜徉、七睡起、八宿醒、九清供、十精舍、十一会心、十二鉴赏、十三文僮;“七禁忌”为一不如法、二恶具、三主客不韵、四冠裳苛礼、五荤肴杂味、六忙冗、七壁间案头多恶趣。
茶道也可以很简单,大道至简,做到以茶净心、心有所感、感有所发,以茶道窥人生道,就是茶道的真谛。
至于需要掌握什么样的技巧才能泡好茶,今天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
如同厨师烧菜,需要学会掌握“火功”,炉火纯青地控制火候是中华菜品的制法精髓。食材在不同的温度下散发出不同的香味、形成不同的味道。
控制温度,在泡茶技巧上体现在2种技法上:透与闷。
所谓透,是指不加盖,让茶叶快速降温的技法。所谓闷,是指加盖,让茶叶保持相对温度的技法。
1、茶具的闷与透。
茶具的闷与透,指的是茶具材质的透气性强弱和散热性好坏。
2、原料老嫩的透与闷。
原料鲜嫩的茶叶适合用透的技法冲泡,幼嫩的芽叶容易“闷熟”,过“闷”会使香气不易显露,水味重,所以浸泡时,应“多透少闷”,以“透”为主。
原料较为粗老的茶叶则需要用闷的技法冲泡。茶叶比较粗老,需要经过高温闷泡的方式,将茶叶中的甘粗老气“逼”出来,才能获得茶叶的甘醇。
3、醒茶的透与闷
醒茶可分为两个步骤,干醒和湿醒。越“老”的茶越需要干醒。
干醒时以闷的技法为主。将茶具温好之后,置茶,盖上盖,可以轻晃茶具,用茶具的温热唤醒茶叶。
湿醒时,则最好用透的技法达到快速醒茶的效果。
4、冲泡时的透与闷。
我们都知道,茶汤是茶叶内质析出到水中的产物,因而每泡一道茶,茶的滋味都会减少几分。
品茶分为三个步骤,一口试水温,二口闻茶香,三口之后才是品茶汤的滋味。因此,前几泡茶,要着重在茶的香气上,泡茶的时候要多用透的技法,让茶香味快速散发出来,如果闷过了,香味就闷没了;而越往后,则用闷的技法时长逐渐增加,将茶内质充分闷出来,激发茶叶的内韵。
5、出汤后的透与闷
在回答茶友提问的时候,莲英偶尔会看到这样的一个问题:出汤之后,盖子继续盖在茶具上,还是将盖子取下来?今天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出汤之后正确的做法是将盖子取下来,或者斜盖在茶具上。让叶底透一透。
我们泡茶的水温一般在85度以上,出汤之后,叶底的温度仍然很高。如果此时继续闷叶底,那么茶叶在高温下继续反应,就会导致后续出汤滋味不佳。因此,出汤后应该多让茶叶透一透,快速降温,让茶叶保持住目前的状态。
写在最后
本文仅分享透与闷2种技法,虽然看似简单,但是其实想要掌握这2种技法是需要脚踏实地地认真对待每一口茶,积累足够多的经验,才能掌握其要领,最终成为泡茶大师的。
当然,泡茶品茶,更重要的是一颗淡泊的平常心,不管会不会泡茶或者泡茶技术好不好,其实都不是很重要,领略茶道的真谛,体会茶的美好,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熟能生巧,即使现在不会泡茶,喝多了自然就会泡了,又何必太在乎呢?!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