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茶艺文化 >

为何要提出“泡茶艺术”

时间:2021-01-14 15:54来源:一如茶香 作者:佚名浏览:
为何要提出“泡茶艺术”
茶艺术是个新鲜词
 
茶文化界,泡茶艺术是一个新鲜事物。这是有人第一次正式把泡茶这件事当成艺术来看待。
 
所谓泡艺术,就是把泡好喝的艺术。
 
它是为人的嘴服务的,它的定位和最终落脚点是“味觉的审美。”
 
在我之前,没有人这样说。历代著名茶人陆羽、卢仝、宋徽宗……等等都是文化界的名人,他们对于泡茶这件事都看得过于轻浅,对于器和境的关注多于对于泡茶者修养技能的关注。当然,这也和具体时代茶叶发展及茶具发展、泡茶水的发展紧密相关。
 
科技的发展给我们对于茶的研究、茶文化的研究、泡茶的研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民生的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茶文化、茶产业都得到飞速发展,研究泡茶的人也越来越多。各种关于茶道和茶艺研究的机构如雨后春笋一般的涌现出来。方便和快捷的物资流通渠道,让我们喝茶品茶、研究茶都变得顺手拈来。
 
“取证”不教泡茶
 
目前习茶的主要方向无外乎:取得评茶师资格证、茶艺师资格证,简称取证。
 
这一类关于茶的学习,是以取得证书为第一目的。
 
有意思的是,取得证书的人通常都泡不好茶,这几乎是一个公开的秘密。甚至很多人取证的目的还是基于“总会有点儿用”。
 
而实际上我们又不得不面对的是由国家出版的《茶艺师》教材中,将近180页的内容,只有5页是讲如何泡茶的。即使这5页的内容,其实都是漏洞百出。
 
我们严格地按照这本教材去学习的话,也只能培养出一个合格的茶馆、茶叶店的职员,或者是服务员,根本不能算是一个跟泡茶相关的专业技能。
 
同时需要注意到的是:评茶毕竟是属于原材料把关的环节,茶艺师则属于把茶泡好的环节。
 
目前茶艺师的教授更多的是关于表演方面的,而且目前的茶艺表演基本上把泡茶已经弱化得不成样子了。纵观各种茶艺比赛,基本上可以看成是脑洞大开的创意比赛。
 
为什么说它不够专业?大家参照一下其他行业或者专业来看。我们看看艺术类:书法、绘画、古琴、古筝、戏曲……;专业技术类:厨师、电工、水泥工、裁缝、编程……;无不是围绕着这个专业的核心进行学习。而茶艺呢?
 
中国有一句话说“反常即为妖”。这种以茶之名施行的表演,把茶拿来随意涂脂抹粉,变成妖怪也不可知。
 
泡茶艺术与修身养性
 
关于品茶能修身养性的提法自古就有。鉴于我只是活在这个时间段里,只能推测和想象,我觉得任何一个时代可能都不像我们这个时代这般的关注茶的“修身养性”的功能。
 
其实,不仅仅是茶能修身养性,任何一件事,只要我们有足够的热爱和投入,都能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当我们开始对一件事投入了足够的专注、持续了足够的时间,能做好更多的细节,也能看到更多的细节,这一切都会反过来影响我们的思维和行为,我们的心就养好了,我们的性就善了,我们的身就好了。“技近乎道”就是这个道理。
 
我不得不说:修身养性的习茶方式和泡好茶的关联度不高。
 
毕竟泡茶是一项专业技术,只要当你的技术到达一定的高度之后才能触及艺术。而这个高度不是指好看,好看到了一定高度,那是表演艺术,跟茶无关。这个高度指的是茶汤的好喝程度,这个才是泡茶艺术。
 
茶怎样泡才能好喝?这是一项需要专门修习的专业技术。怎样泡才能展现茶汤的醇、滑、厚、绵、爽、顺、透……?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充分了理解了关于泡好一泡茶所需的基本物质基础和技术基础之后,经过了专业的练习才能达成的。
 
有人会问:通过花式的泡茶是不是可以达成修身养性的目的?
 
我的回答是肯定的。
 
花式泡茶(某些泡茶方式很有仪式感,实际上并不能把茶泡得更好,但是也可以理解为花式)也有自己的基本程序。当我们遵照了这些程序,一步一步完成之后,也能达到把心收回来把心静下来的目的。
 
但是,如前文所言,如果想要的是泡茶,想要好喝的茶汤,那终究与技术相关。连基本的技术要领都不能充分掌握,泡好茶也只是一厢情愿。
 
毕竟从一开始,用茶进行表演的艺术和泡茶的艺术两者朝着不同方向出发的。所以在具体细节上的要求可能完全相反。
 
茶席、茶空间美学
 
记得《寻访千利休》中有一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我:“我只向美好的事物低头”。
 
这是一个种什么样的情怀?
 
美是什么?
 
美不是漂亮。在我的心理,漂亮通常都是视觉上的。而美,却可以入骨入心。
 
美,是可以让你一旦遇到,你就想把眼睛闭上,然后把生命都交付出去。是我们从内心到行动的彻底臣服,是完全放下了自己。
 
世间的任何一种美都具有这样的力量。而这种力量从来都不是外显的,是它无声之中猝不及防地撞击你的灵魂,从而把自身能全然舍去的触动。
 
茶,是美的,无需茶器衬托。茶之美是每一个举手投足之间的自我观照。
 
茶席是美的,文人对于美的追求从来都不舍昼夜。视觉审美的艺术品几乎占到美学的半壁江山。所以,我们每个人都不能落俗。
 
当文化的繁盛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其周边的文化也会因此而繁荣起来。比如茶席美学。这十余年来,茶席设计的课程越来越多,当然茶席设计得越来越美丽,对于泡茶者和品茶者的专注障碍就越多。
 
如果仅仅是把茶席当成视觉艺术品来欣赏是恰当和准确的。对于茶席的设计者来说,通过茶席设计过程中的内外观照,就自然而然地完成了修身养性。
 
由此而衍生出来的艺术不仅仅是茶席美学。近些年,关于茶空间的话题也越来越多。也有越来越多的茶空间吸引着大众的目光。而茶也因为这些空间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茶空间的涌现、茶席美学的出现和当初紫砂壶的出现是一样的,有力地推动着茶文化的普及和发展。
 
事物的发展总是呈阶段性的。一个阶段完成之后,就应该进入另外的一个阶段。
 
茶席之美,茶空间之美,都是独立的艺术之美,都可以愉悦我们的眼,也能养观者之心,也可以养创作者之性。
 
但是,每一件事都有自己的边界,都有自己的标准。茶人要清楚自己的边界,清楚自己的专业,知道自己在哪里,该去承担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是什么。人人如此,这世界就完美无比了。
 
回到泡茶艺术
 
把泡茶这件事当成艺术,本身是有难度的。
 
然而世间的每一次创新,总会带给世人一个看世界的新的角度。何况这个角度可以实现让更多的人获得美的体验和感受。
 
泡茶艺术同时会让千万从业者受益。
 
其实,泡茶艺术完整的表述是“把茶泡好喝的艺术”。就如书法“把字写好看的艺术”是一样的。当我们一旦把泡茶当成了艺术,茶叶就成功地回到艺术创作原材料的位置上,完成了身份转移,定位才准确。
 
在这之前,茶叶是我们审美的对象,虽然我们认为泡茶能影响到茶叶的滋味呈现,然而,对冲泡过程对茶汤滋味影响的关注程度远远低于对茶叶本身的关注。
 
甚至出现了一种误区,那就是你泡出来的味道就是茶叶本身的味道,事实是往往一个冲泡决定了茶叶的生死,我们却浑然不知。
 
从技术到艺术,实际上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我们可以拿书法来做类比。
 
我们可以参考“2020年10月朱天曙教授在中国书法国际传播研究院研究生创作会上的即兴发言。他在发言中说:
 
“没有技法,就没有书法。”
 
和茶文化一样,书法也有各种观点,各种视角,这些观点和视角都有一定的道理。有人认为中国书法要强调技法,有人认为中国书法要强调文化,也有人认为中国书法要强调审美,基于这些差异,就有了不同的观念,各有各的道理。既然能够成为一个观念广泛流传,说明这些看法有它的合理性。
 
我们今天看到他的观点以及书法界,是不是和我们目前的茶叶界有着相同的处境?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恨不得击节而歌,就如当年我遇到了《溪山琴况》一般。陡然有了一种不再孤单的感觉。
 
20多年的浸淫,或者说20多年的漂泊,我似乎更看清了自己想要做什么,更清楚自己的目标在哪儿,甚至是知道了我生命的彼岸在哪里。
 
行业里,一直缺少关于泡(好)茶之基本功练习的具体要求。泡好茶的技术要领一直都是语焉不详。
 
这种状况正好说明了:对于多数人来说,泡茶还不是一项专业技术,只要你多泡就好了。
 
然而没有人说书法,你多写就好了。错误重复一千次还是错误。这就是现状,这也是我们误区。
 
朱教授认为“书法有四个方面的品质”。仔细看来,我们却可以发现泡茶亦如是。看完这篇文章,简直是心潮澎湃。书法的这四个品质也是层层递进的。
 
朱教授在文中说“书法的第一品质就是技术品质。”这一点,我和朱教授的观点不谋而合。对于泡茶艺术来说,如果没有经过一定专业的,专注于泡好茶的练习(注:为什么要提泡好茶,而不是泡茶。因为很多时候专注于表演的茶艺师也在以为自己是在努力地泡茶。)
 
朱教授用自己的切身体验来现身说法:“第一个品质是技术品质。没有技术不叫书法。我在北京语言大学工作,有好多留学生才开始学汉字,他用的也是毛笔,也是宣纸,但是他刚刚写出来的字为什么还不能叫书法?因为它缺少书法基本的技法和笔法。书法的技法和笔法,是中国书法最基本的品质,也是最重要的内在品质。”
 
这一段话对于我们茶行业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没有专注于泡好茶的泡茶,没有基本的技法怎么可能成为泡茶艺术呢。如果说“书法的技法和笔法是中国书法最基本的品质,也是最重要的内在品质”,那么泡茶也正是这样。然而,我们回顾历史却发现,几千年的茶文化走下来,没有人真正提到泡茶的技法和手法基本功练习。
 
书法的第二品质是“审美品质”,第三个品质是“人文品质”,第四个品质是“哲学品质”。
 
看到这里,我就更清楚了目前茶文化界最大的问题在哪里。对于泡茶技术的轻视,或者说对于基本功没有认知,或者是直接的轻视,导致了目前行业很难有一家以茶文化为名的茶艺馆是以泡茶技术或者艺术,或者是因为茶泡得好而名扬四方。
 
真实的现状就是“仅仅靠茶,很难把一家茶馆经营好。”
 
茶,毕竟是入口的,入口则以味为核心。
 
无论是种茶、制茶、泡茶,都应该围绕着“得其味”而来。这才是茶的本质。
 
泡茶艺术的提出,则可以有效地改变这个现状。
 
当我们开始有一批又一批的专业的泡茶艺术家涌现,茶文化的发展壮大,茶产业的发展壮大,以及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也会更上一个台阶。
 
 
(责任编辑:茶小仙)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茶汤滋味 如何泡茶 茶文化 茶艺师 紫砂壶 茶产业 喝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星巴克为何梦断茶饮连锁
星巴克为何梦断茶饮连锁
普洱茶界最贵的曼松茶本该产量
普洱茶界最贵的曼松茶本该产量
G20峰会国宴上的那些茶味菜肴
G20峰会国宴上的那些茶味菜肴
为何买茶的人一问起茶山 一些
为何买茶的人一问起茶山 一些
茶的那些苦为何让你欲罢不能
茶的那些苦为何让你欲罢不能
为何说普洱茶是老茶客的最终归
为何说普洱茶是老茶客的最终归
为何我建议您中秋改为送茶
为何我建议您中秋改为送茶
“冷后浑”为何成为优质红茶的
“冷后浑”为何成为优质红茶的
小青柑:小小身材为何如此受欢
小青柑:小小身材为何如此受欢
熟茶遭遇尴尬:市场为何难找到
熟茶遭遇尴尬:市场为何难找到
勐海:中国普洱茶第一县为何如
勐海:中国普洱茶第一县为何如
解读铁观音为何会苦涩
解读铁观音为何会苦涩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