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茶的美不是在泡茶者的美,也不是在泡茶环境的美,也不是在泡茶席上装饰物的美。泡茶者的美,如长相的美、服装打扮的美、手指手臂摆动的美,这些美是会吸引品茗者与观赏者的欣赏,但不是茶道的本体。一直保持微笑也不是茶道的本体,茶道所需要的是泡茶者泡茶的专注、对泡茶每一个动作的理解与把握,这一部分才是泡茶美的所在、也才是茶道美的部分。
为什么我们说一直保持微笑不是泡茶美的本身呢?因为一直保持微笑的这个行为,已经脱离了茶道的本体,不会因为长时间的微笑而使茶汤变得好喝,不如以对泡茶所需的种种关注取而代之。现在我们找到了一个答案,泡茶的美在专注。
上面我们还提到对泡茶每一个动作的理解与把握,这是泡茶之美的第二个所在。因为泡茶者知道他在使用怎样的泡茶用水,倒水入煮水器的时候,他是小心翼翼的。因为泡茶者知道他所要泡的这种茶,需要特别高的水温,所以倒满了一壶的热水在温壶,而且让水在煮水器内多滚了一会儿。将温壶的热水倒到另一把壶内,准备另作他用,然后置茶入壶,盖上壶盖,让茶叶在壶内闷一下。打开壶盖,仔细闻着壶内茶叶的香气,它胸有成竹地提起已经滚了一阵子的泡茶用水,往壶内和缓地注入。他按下计时器,思考了一下,确定了要浸泡的时间。
泡茶者把心放入壶内,陪着茶叶在水中浸泡,旁边的品茗者从刚才泡茶者对水的珍视、对所需水温的掌握,当泡茶者置茶入壶时,亦将自己的心放了进去。大家都心里有数地等待着这杯茶汤呈现在自己的面前。
泡茶的美还包括了茶叶的欣赏。泡茶者仔细地分析了茶的完整与破碎,老嫩的程度,发酵、焙火、揉捻的轻重,后发酵与陈化的状况,他思考着要放多少的茶叶、要用多高的水温、要浸泡多久,这是他创作茶汤作品的开始,也是茶道艺术创作的第一个乐章。泡茶者将茶传递给品茗者欣赏,品茗者的心思与泡茶者不同,他们特别关心茶树的生长环境、被制作的优劣、等一下能欣赏到的色香味与茶的个性。这是台上台下构成的画面与剧情,是茶道艺术的序曲。
泡茶的美还包括了茶具的美。泡茶者会关注煮水要用怎样材质的水壶、这泡茶的茶性要使用怎样材质的茶壶来呈现、怎样的茶盅与茶杯能忠实地表现茶汤的美。煮水壶要方便提取、茶壶、茶盅在倒茶时要能断水、杯子的形状不要让喝茶的人难于喝干、杯子的颜色与容纳茶汤的深度,要能正确说明茶汤的颜色。
茶具的造型与整体组合的美感,是茶席之美的基础,但上述这些茶道艺术呈现时,使用上形成的美感与造成茶汤最高欣赏境界的色、香、味、性,才是泡茶之美的主体。
茶道的美在哪里?在泡茶人的长相吗?在泡茶桌上的那一盆花吗?在茶室的格局吗?在搭配的音乐吗?在泡茶的手势吗?在使用的茶具吗?有人回答说“都是”, 但是我说“都不是”。为什么我说都不是?因为这些都与茶无关,泡茶人长得美或丑、穿戴得漂不漂亮与茶何关?桌上那盆花,与茶何关?豪宅内泡的茶与平房内泡的茶会有不同吗?有名曲搭配就会让茶味添彩吗?泡茶时让手指秀出美丽的线条,会有助于茶汤的滋味吗?使用手工精绘的茶具,就提高了茶道的艺术性吗?我说“都不会”。但是有人会说“让泡茶之美精彩多了,如果没有了这些精彩,茶道艺术不就只剩下泡茶奉茶喝茶了吗?”
茶道艺术就只是泡茶、奉茶、喝茶,其他的东西都不是茶道艺术,其他的东西或许会增加一些欢乐或喜悦的气氛,但是也可能产生令人不耐烦的因素。如上述所说的插花、配乐、手势,如果表现得不好,或是不合参与者的胃口,是造成相反的效果的。对“艺术”特别要求“纯度”的人,也会不喜欢这些外来的元素干扰了该项艺术的呈现,如有些人聆听小提琴音乐的时候,是不喜欢有人在一旁跳舞的,有些人看画时不喜欢墙壁上有其他装饰的图案与物品,甚至于太抢眼的画框都被嫌弃。艺术还要求自己俱足,不要有其他艺术项目来帮腔,茶道艺术呈现的时候,另行搭配了背景音乐或有人一旁伴奏就是这个例子。有人说那不是更有气氛吗?不是的,那是分散了泡茶者与品茗者的专注,破坏了茶道艺术的完整性。
茶道的美、茶道的艺术性,不只要纯度,还要高度。不只是只要泡茶、奉茶、喝茶,还要泡出好茶、专注地泡茶、食之有物地喝茶,而且还要有自己心中的美感境界。现在说一说“自己心中的美感境界”,这个美感境界是由泡茶奉茶喝茶建构而成,不是由插花、服装、手势、配乐加上泡茶、奉茶、喝茶而成,是以泡茶奉茶喝茶为媒体呈现出来的美感境界。这美感境界可以是赏心悦目的,可以是空寂的,可以是凄凉的,可以是阳刚的,可以是阴柔的,而且这样的美感境界有时是通俗易懂的,有时是曲高和寡的。
茶道艺术就是泡茶奉茶喝茶的美感境界呈现。泡茶、奉茶、喝茶都是具象的事物,藉它们为媒所呈现的美感境界都是具象的吗?不是的,可以是具象的美感,也可以是抽象的美感。从具象的泡茶奉茶喝茶境界,到抽象的泡茶奉茶喝茶境界是无穷尽的创作空间。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