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茗香在手,弄花香满衣
茶艺插花之“远”
茶艺插花形成于明代弘治至万历年间(1488-1595),当时的文人插花审美情趣独具特色,流行品茗赏花,进而形成与茶艺相结合的插花艺术形式,简称为“茶花”。
明代的茶艺插花,是比书斋雅室插花更为自然简朴的一种插花形式。书斋雅室插花源于当时文人们盛行收集和鉴赏青铜和陶瓷器,后来文人将收藏的器物与自然花草结合,用来插花装饰,并且很快与当时盛行的茶艺相映成趣,风行一时,以袁宏道为代表人物,他在《瓶史》中提倡“茗赏”,认为欣赏插花“茗赏者上也,谈赏者次之,酒赏者下。”他主张品茶欣赏插花,花与茶相得益彰,说明了花与茶的深刻关联性,既提升了插花的欣赏层次,又增加了喝茶的视觉享受。
袁宏道之后,明代的张谦德、高濂、屠隆、文震亨、屠本畯乃至清代的乾隆皇帝及文人们均擅沏茶,书斋茶室无不插花。
茶艺插花之“涵”
精通琴、棋、书、画被视为中国文人的象征,到了唐宋时期,插花、挂画、点茶、焚香,也成为有教养的人所应具备的四项基本修养。这些活动的本质是在于人们通过自然之物来体悟生活的情趣,从而达到修身养性、颐养天年的哲学思想。茶性简朴,能爽神醒思,而插花正如品茶一般,人们通过表面的形与色,来体会花的真味,受到美的熏陶。茶艺与插花相结合,使人心灵净化,精神满足,追求至真、至善、至美。
茶艺插花的精神内涵是表达纯真的“情”,借花抒发感情,寄情至深。陆游的《岁暮书怀》:“床头酒瓮寒难热,瓶里梅花夜更香”和杨万里的《瓶中梅花》:“胆样银瓶玉样梅,北枝折得未全开。为怜落寞空山里,唤入诗人几案来”等,都表现了诗人以花为友、以花为伴的心情。人们还常以花材来影射人格,借花喻人,周敦颐的《爱莲说》:“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用以表达人生理想和抱负。
茶艺插花的艺术特点是追求清远的“趣”,以简洁清新、色调淡雅、疏枝散点、格调朴实的“文人花”为主,构图上汲取绘画与书法上抑扬顿挫的运运笔手法,取用具有点线功能的花木,表现出虚灵之美,崇尚清疏俊秀,追求超凡绝俗的妙境与孤寂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