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置茶量
泡茶技术的第一要素就是茶叶用量,也就是每一杯或每壶茶水需置茶多少最宜。由于茶类及饮茶习惯、爱好不尽相同,不可能要求每人都按照统一的标准去做,但是,一般而言,标准置茶量是以l克茶叶搭配50毫升的水。现代评茶师品茶就是按此标准:3克茶叶对150毫升水,冲泡5分。当然也可依个人口感喜好而增减置茶量,这一标准,相当于个人品茗用的中型盖杯或玻璃杯,而这种茶具更适合泡饮绿茶和花茶等。如泡乌龙茶也用盖杯或玻璃杯冲泡,也可参考此标准。
如果使用功夫泡茶法冲半发酵之乌龙茶,一般置茶量如下:
熟茶(发酵较重):茶叶置放量为紫砂壶的1/3或1/2;如东方美人或大红袍等;
上述置茶量为一般性标准,晶茗时,则依个人习惯酌情增减,具体原则为:①习惯品浓茶者,置茶量稍加,反之则稍减。②优等茶叶,置茶量稍减,反之则增加。③用茶量多,浸泡时间应相对缩短;同时增加冲泡次数。
2.泡茶水温
所谓泡茶水温,是指将水烧开之后,再让其冷却到所需的温度。若是无菌的生水,只要烧到所需的水温就可以了。一般来说,泡茶水温的高低,与茶中可溶于水的浸出物的浸出速度相关。水温愈高,浸出速度愈快,在相同的冲泡时间内,茶汤的滋味也就愈浓。反之,水温愈低,浸出速度愈慢,茶汤的滋味也相对愈淡。
古人对泡茶水温就十分讲究,有“三沸”之说:一沸,如蟹眼鱼目,由壶中窜起,有“滴滴”微响时;二沸,待缘边如泉涌,且气泡连珠而出时;三沸,水在壶中如腾波鼓浪。水过“三沸”,则认为汤已过老,不能使用。古人特别强调的是泡茶烧水,要大火急沸,不要文火慢煮。以水过“二沸”泡茶最宜,水过“三沸”则水老矣。这些说法对于现代仍有借鉴意义。
至于泡茶水温以多高为宜,则要根据茶叶的老嫩、松紧、大小等情况来确定。粗老、紧实、叶大的茶叶,其冲泡水温要比细嫩、松散、叶碎的茶叶高。具体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低温泡茶,水温在80℃左右。
适合冲泡名优高档绿茶,如龙井、信阳毛尖、碧螺春等。这种水温泡出的茶,汤色清澈,香气纯正,滋味鲜爽,叶底明亮。如水温过高,汤色则易变黄,维生素C等有益成分遭破坏,而咖啡碱、茶多酚很快浸出,又使茶汤产生苦涩之味。反之,水温过低,有益成分难以浸出,茶味淡薄。
第二种情况:中温泡茶,水温在90℃左右。
第三种情况:高温泡茶,水温在95℃以上。
3.冲泡时间
茶叶的冲泡时间与茶叶的种类、泡茶水温、置茶量和饮茶习惯等都有关系,不可一概而论。
一般而言,茶的滋味是随着冲泡时间延长而逐渐增浓的。据测定,用沸水泡茶,首先浸出来的是咖啡碱、维生素、氨基酸等,大约到3分时,浸出物浓度最佳,这时饮起来,茶汤有鲜爽醇和之感,但缺少饮茶者需要的刺激味。以后,随着时间的增加,茶多酚等浸出物含量逐渐增加。因此,为了获取一杯鲜爽甘醇的茶汤,对大宗红、绿茶而言,头泡茶以冲泡后3分左右饮用为好。至于冲泡乌龙茶,品饮时多用小型紫砂壶,用茶量也较大。因此,第一泡1分就应该把茶汤倾人杯中,开始品用。自第二泡开始,每次应比前一泡增加15秒左右。这样泡出的茶汤比较均匀。 总之,凡用茶量较大,水温偏高,或水量过多,茶叶较细嫩的,冲泡时间可相对缩短;反之,用茶量较小,水温偏低,或水量较少,茶叶较粗老,冲泡时间可相对延长。
4.冲泡次数
一杯或一壶茶,究竟冲泡多少次最合适呢?据有关专家测定,茶叶中各种有效成分的浸出率是不一样的,最容易浸出的是氨基酸和维生素C,其次是咖啡碱、茶多酚和可溶性糖等。一般茶叶如绿茶冲泡第一次时,茶中的可溶性物质能浸出50%左右;冲泡第二次时能浸出30%左右;冲泡第三次时,能浸出约10%;冲泡第四次时,只能浸出2%-3%,这时再饮,茶味就类似于白开水了。所以,名优绿茶,通常只能冲泡2—3次。至于乌龙茶或大宗红、绿茶可连续冲泡5-6次,乌龙茶甚至更多,有“七泡有余香”之说;红茶中的袋泡红碎茶,冲泡一次就行了;白茶、黄茶一般也只能冲泡2-3次。
有些人泡一杯茶喝一天,是不可取的。据测定,茶叶冲泡时间过久,不但毫无滋味可言,茶叶中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则可能被浸泡出来,饮用反而不妥。所以,一杯或一壶茶冲泡几次后,应倒掉重泡或仅喝白开水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