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茶艺文化 >

茶道≠茶艺

时间:2019-02-13 14:49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浏览:
道是无形的,看不到、摸不着的,是形而上的,自然存在的道理;艺是有形的,表现于外的,是有形的器物、制度等,是形而下的。在茶中,能表现出来的就是艺,只有艺才能真正表演,道是无法表演的。茶艺偏向科学;茶道偏向哲学. 茶艺分为广义和狭义两部分: 广义的茶艺是研究

   “道”是无形的,看不到、摸不着的,是形而上的,自然存在的道理;“艺”是有形的,表现于外的,是有形的器物、制度等,是形而下的。在中,能表现出来的就是艺,只有艺才能真正表演,道是无法表演的。茶艺偏向科学;茶道偏向哲学.
    茶艺分为广义和狭义两部分:
    广义的茶艺是研究茶叶的生产、制造、经营、饮用的方法和探讨茶业原理、原则,以达到物质和精神全面满足的学问。
    狭义的茶艺,是研究如何泡好一茶的技艺和如何享受一杯茶的艺术。
    如何泡好一壶茶是属于科学,是一种技艺。泡茶的方法有千百种;但是,要泡好一壶茶一定有个公式,一个最好的方法。虽然,条条道路通罗马,其中有一条是最省时、省力,最便捷的路,最适合您走的路,这条路就是茶艺学要寻找、探讨的目的。
    如何享受一杯茶是属于哲学,是一种艺术。品茶,因人、因时、因地,有各种状况,无法一概而论,所谓:茶有随时随地味,佛有随缘随喜法。
    茶艺的内容包含技艺、礼法和道三部分。
    (1)技艺:就是茶的技术及艺术,其范围包含研究茶叶的栽培、生产、制造、销售,到如何泡好一壶茶及如何享受一杯茶,它既是科学的,也是艺术的。技术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就是艺术了。
    (2)礼法:文化的存在,表现在礼节、法度上,礼法指导茶事的规矩,有了严整的规矩,完美的形式,才能形成茶艺,才能提升茶文化的高度和深度;没有礼节、法度,犹如交通没有规则,大家乱开车,就一团乱,不是文明社会。当然,规则并非全世界完全一样,大原则、大方向一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并不是不要规矩,随便的行事,而是遵循存在方式和状态,礼法的根本精神在此。
    (3)道:是茶文化的核心,是技艺、礼法运作发动的起点;也是技艺、礼法运作的终极目标。艺术里一定有道,没有道就不能成为艺术,艺道学,是艺术的最高境界。
    举例说:“以茶道为圆心,茶艺为半径,画一个圆即茶文化。”圆心是生命的定位、是生命的立足点,有立足点才能决定方向,才能选择目标。有了方向、目标,才能创造生命的价值,才是人生之道,学茶艺的目的。为的是追求人生之道。圆心定位在此,半径愈长,画出的范围就愈大,茶文化的范围也越大。
    茶文化包括茶道和茶艺,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故茶文化中有行为,有物态,有思想,有制度,必须是物质加精神才是完整的茶文化,茶文化的形上与形下以茶艺来贯穿,茶道与茶艺的总和才是茶文化。
    “道”是普世的,所以全世界茶的精神是相通的,但因物质条件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茶文化样貌,大致可分为红茶文化、绿茶文化和乌龙茶文化。
    日本的茶道里千家曾倡言“一碗茶的和平”。世界五大宗教的精神都可融汇在一碗茶中,这是“一碗茶的和平”的基础。儒家的规矩、内敛、修身;道家的自然、无为、现世;佛家的和、雅、静、来世;基督教的积极、科学、入世;伊斯兰教的纯净、绝对、清真,一碗茶中能同时将五大宗教的内涵特色接纳、融合,茶文化就是这五种思想的综合体。茶文化的最高的境界就是清真,即外在行为的洁,内在思想的清,既清又净。既清又净,就是无争、无事,世间就能平静,就能和平,这是“和、敬、清、寂”的境界,就是道。所以世界三大茶文化,虽则其分布的地域、民族、宗教、习惯、风俗等诸多不同,却都能相融、相通,基本精神是相同的。
    中国茶文化发展的历史悠久,但因没有做科学的整理,用词不准确,规范不明确,所以不够有深度和高度。无法提升,也就不能形成茶道。中国人向来喜欢以茶会友,在品茶之余,谈天说道,意兴遄飞,人人自以为离道不远,但曲终人散后,则依然故我,似这般的清谈聊天,哪能把道聊出来?“道”可以自由地表达,但需要“悟没有悟的道未必是真道。道要传达给别人理解,一般庶民需要有工具、载体和过程,茶艺即是这个部分。
    日本茶道之所以能成为世界茶文化中的一种典型,那是因为他们的茶中有规矩、有礼法。中国人则一向不喜欢守规矩;所以,现阶段如果要提升中国茶文化,应该先强调“艺”,以艺来自我约束,规范自己,当艺表现得炉火纯青了,就自然入道了。就是孔子也要到七十岁以后才能“从心所欲而不逾矩”,我们一般人在初学阶段更应遵循规矩而行。所以,学习茶艺是为了修习茶道,艺是助人进入道的工具、载体,是过程,同时艺也是道的形式、道的呈现。庄子书中有庖丁解牛的故事,庖丁解牛的刀法是艺,但解牛于无形是道,运刀能如此神妙靠的是艺中有道。
    此外,欲进入道,除了学习而外,还要有“悟”,所以禅与茶是接近的,因为禅重视“悟”。
 

(责任编辑:大润大品)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泡茶的方法 茶文化 中国茶 乌龙茶 茶叶 茶道 茶艺 品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茶道至简至纯
茶道至简至纯
茶礼是中国茶道中的道家智慧
茶礼是中国茶道中的道家智慧
茶道是生活之道
茶道是生活之道
中国茶道的真谛
中国茶道的真谛
茶道和茶艺如何入门
茶道和茶艺如何入门
唐宋那些事儿:关于煎茶点茶与
唐宋那些事儿:关于煎茶点茶与
茶道之美道与艺
茶道之美道与艺
东温泉茶道文化节开幕
东温泉茶道文化节开幕
茶道养生--这样品茶才走心
茶道养生--这样品茶才走心
泡茶七分茶道三分美学
泡茶七分茶道三分美学
中国的琴道和茶道
中国的琴道和茶道
茶道是最佳的养生之道
茶道是最佳的养生之道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