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般闲事之花道历史
插花指适当截取树木花草的枝、叶、花朵艺术地插入花瓶等花器中的方法和技术。
通过插花感受自然、生命的变化,在创作美丽的作品和欣赏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审美,这种以插花为手段,以提高精神世界修养为目的的学习生活方式,称作花道。
"花妙在精神,精神人莫造,寓意于物者,自得之。"虽说是崇尚自然,但中国传统插花并不是一味的模仿自然,而是作者通过对花材的观察和感受,运用花材的寓意和象征意义来创造作品,以物言志,表达作者的情感。
花道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佛教活动。自唐朝起就有佛前供奉鲜花的习俗,后来这习俗和佛教一起传入日本。这就是原始的花道。
作为插花一种形式——手花,是一种常用的贺礼,古人早已将花枝作为朋友间的馈赠礼品。南北朝的诗人陆凯就曾自江南遥寄长安范曄一枝梅花,并提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此外,中国人很早就研究延长花材寿命的方法,对花枝插置的布局,与花器和周围环境的配合等等都早有研究,使插花成为一门独立的、系统的专学。高濂的《瓶花三说》,张谦德的《瓶花谱》,还有罗虬的《花九锡》以及明代袁宏道的《瓶史》都可说是最早的插花专著。
所以说,中国是东方插花艺术的发源地。
采花、折枝的艺术历久不衰,如“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等等,正因中国文人有此嗜好,所以中国的插花艺术既具自然写真的风格又具浓郁的文人气息,融诗、书、画、花于一体,不拘一格,潇洒自如。
这是东方插花艺术的特点,这和北周时庚信的一首杏花诗极其相似。诗曰:“春色方盈野,枝枝绽翠英。依稀映村坞,烂漫开山前,好折待宾客,金盘衬红琼”。
西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多放荡江湖,寄情花草,与山水花草为友,他们不仅赏花,还有探花、采花的逍遥游。
其实花道家们认为花不仅美丽,还反映了时光的推移和人们内心的情感。花道所要呈现的是一件美的事物,同时也是一个表达的方式、修炼的方式。达到人、花一体是一种境界。
茶圣居一直致力于还原正统的“四般闲事”艺术瑰宝,让人们感受四般闲事美学文化的独特魅力。将这四般闲事融入生活当中,让人们提高美学鉴赏能力的同时,也有益于人们修身养性。茶圣居和您一起共享四般闲事文化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