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文人们,大都是一些具有泛神论倾向的诗人,他们对自然界的一切,往往怀有一种心心相印的亲切感。对水的崇尚,恐怕是万物崇拜中至高的一种了。他们认为,水有九种美好的品行,它们是:德、义、道、勇、法、正、察、善、志。有如此品行的水,和如此美好品质的茶结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一位名叫张大复的明代茶人在他的著作《梅花草堂笔记》中说:“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同时代的杭州茶人许次纾,在他的《茶疏》一书中亦说:精美的茶叶蕴含着幽香,是要靠水来发挥而出的,没有水就不可能讨论茶本身的优劣了。
有个故事说的是苏东坡和蔡襄斗茶,两个宋代大文人都精通茶道,后者更具专长,写过一本著作《茶录》。两个人相交之后斗茶,茶是蔡襄的好,但他却输了,为什么?因为蔡襄的水是无锡惠山泉水,而苏东坡的水,则是用竹管从天台山接下来的。
而直到今天,中国人对喝茶的水还是分外讲究的。像西湖龙井茶,配上西湖虎跑水,叫“龙虎饮”,又称“西湖双璧”。
那喝茶,究竟要什么样的水呢?又怎样才能辨别出水的好坏呢?
说到用感官去评判水,大约可以有以下几个标准:
首先要清,所以古人将水取来后放在瓮中,里面要放一些石子,说是可以养水味,澄杂质,还可以观赏。明代不知谁发明了一种方法,在存水器中放一块从灶膛中取出的常年经烧后的坚硬灶土,还给它取了个很神气的名字叫“伏龙肝”,说是可以防止水中生虫,它还是一份止血和胃的中药呢。
其次要活,活水活火,讲的都是活物。活水,有源有流,但瀑布有源有流,陆羽却说喝了要得大脖子病。还有人说,瀑布气盛而脉涌,无中和淳厚之气,和茶的精神不相和,所以不妨用来酿酒。
第三是要轻,分量轻的水,往往是软水,反之则硬。清代的乾隆皇帝是个酷爱游山玩水之人,他说君不可一日无茶,所以每次出巡的时候都会精量各地泉水,结果量出北京玉泉山的泉水最轻,便命名为“天下第一泉”。
第四是要甘,好的山泉,喝上去滋味甘甜,要是水不甜,会损茶味。古人认为中国南部五六月份的雨水最甘甜,雨水雪水,古人称之为“天泉”,是纯粹的软水,泡茶时很好的。
第五是要冽,就是冷,所以古人是很推崇冰雪煮茶的。有个典故,叫“敲冰煮茶”,很有名。说的是唐代高士王休,隐居在太白山中,一到冬天,溪水结冰,他就把冰敲开取来煮茶,招待朋友,一时传为佳话。敲冰煮茗,实际上也象征一种高洁的品行。
根据前人总结的这几个标准,我们现实生活中,一般采用纯净水为佳,以更能客观的体现茶品质。天然水中有硬水、软水之分,硬水含钙、镁离子多,泡茶会使茶汤发暗,滋味发涩,软水泡茶,茶汤明亮,香味鲜爽。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用一些有名的泉水来搭配;如果一般的家庭可选择拿自来水放隔夜再泡茶,一方面可减少氯气的含量另一方面可去除部分水中的杂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