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茶配好水,明代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谈到:“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可见水质能直接影响茶汤品质。水质不好,不能正确反映茶叶的色、香、味,尤其对茶汤滋味影响更大。因此,历史上就有“龙井茶,虎跑水”、“梦顶山上茶,扬子江心水”之说。名泉伴名茶,美上加美。
选择“活”、“甘”、“清”、“轻” 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讲究茶的冲泡技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茶圣陆羽在《茶经》这样总结:“其水,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泡茶用水,当属泉水为佳。在天然水中,泉水比较清爽,杂质少,透明度高,污染少,水质最好。溪水、江水与河水等常年流动之水,用来沏茶也并不逊色。
雨水和雪水,古人誉为“天泉”,清代曹雪芹在《红楼梦》“贾宝玉品茶栊翠庵”一回中,更是描绘得有声有色。但随着现代工业化和城市化,导致污染日趋恶劣,所以大都市、大城市的雨水和雪水已不能作为泡茶用水。
自来水,一般都是经过人工净化、消毒处理过的江水或湖水。凡达到我国卫生部制订的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自来水,都适于泡茶。但有时自来水中用过量氯化物消毒,气味很重,用之泡茶,严重影响品质。为了消除氯气,可将自来水贮存在缸中,静置一昼夜,待氯气自然逸失,可用来煮沸泡茶,效果就大不一样。
选择泡茶用水时,还必须了解水的硬度。天然水可分硬水和软水两种。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而水的硬度会影响茶有效成份的溶解度。因此,软水中茶有效成份的溶解度高,故茶味浓;而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和矿物质,茶叶中有效成分的溶解度低,因此茶味淡,甚至茶汤变成黑褐色,甚至浮起一层“锈油”。
总结起来,泡茶用水讲究“活”、“甘”、“清”、“轻”,就是说水品为活水,水味要甘甜,水质要清净,水质为软水。
因此,选择合适的水很讲究,但需考虑自身经济条件。在日常生活中,有条件的可选择有资质、有品牌的矿泉水泡茶。经济条件相对拮据的,经过处理过的自来水也是比较理想的泡茶用水。
煮水品茶,既有历史渊源又有现实意义。品茶论水,是茶圣陆羽最早提出了三沸说:“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意思是当水煮到初沸时,冒出如鱼目一样大小的气泡,稍有微声,为一沸;继而沿着茶壶底边缘像涌泉那样连珠不断往上冒出气泡,为二沸;最后壶水面整个沸腾起来,如波浪翻滚,为三沸。再煮过火,汤已失性,不能饮用。茶圣陆羽把水开的过程具体划分为三个阶段,为唐代茶艺的推广,对加深宋、明、清代品茶鉴水的认识,对实现品茶寻韵,提升艺术意境,丰富文化内涵都起到了重要作用,至今仍为品茶鉴水的名言。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大多使用电茶壶煮水,其火力的大小已按最佳配置设计,操作自如,但是要掌握得当二沸水的时机,就需要用心去操作。有些茶艺师煮水时对“三沸”意识不够强,让水不停的沸腾,这是很不好的习惯,这样既降低了茶汤的鲜爽度,更不利于饮用健康。其实,凡经常喝茶的朋友都明白,用未沸的水沏茶固然不行,但用“大涛鼎沸”或多次复烧的水沏茶,会使茶汤颜色变得灰暗、涩味加重。这是由于水中产生了较多的亚硝酸盐和残留物质,长期饮用危害健康。所以特别强调:煮水要大火急沸,切勿文火慢煮,以水“二沸”泡茶最适宜。
总之,在茶艺中"水"与"茶"是最重要的两件事,是材料也是技巧,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责任编辑: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