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茶艺文化 >

元明清时期饮茶法

时间:2019-07-03 17:08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浏览:
元明清时期饮茶法 元朝的茶以散茶、末茶为主,明朝叶茶(散茶)独盛。明朝有绿茶、墨茶、花茶、乌龙茶和红茶,清朝的茶品种繁多,门类齐全。元明清时期饮茶除继承五代宋时期的煮茶、点茶法外,泡茶法终于成熟。 (一)泡茶法 泡茶法起始于隋唐,由于煎茶法的兴起和煮茶
 
   元明清时期饮茶
 
   元朝的散茶、末茶为主,明朝叶茶(散茶)独盛。明朝有绿茶、墨茶、花茶乌龙茶红茶,清朝的茶品种繁多,门类齐全。元明清时期饮茶除继承五代宋时期的煮茶、点茶法外,泡茶法终于成熟。
 
   (一)泡茶法
 
   泡茶法起始于隋唐,由于煎茶法的兴起和煮茶法的存在,泡茶法在唐代并不普遍。五代宋又兴点茶法,点茶法本质上属泡茶法,是一种特殊的泡茶法。点茶法与泡茶法的最大区别在于点茶须调膏击拂,而泡茶则不用此。五代宋盛行点茶法,故泡茶法无闻。
 
   元朝忽思慧《饮膳正要》载:“兰膏:玉磨末茶三匙头,面、酥油同搅成膏,沸汤点之。”“酥签:金字末茶两匙头,入酥油搅,沸汤点之。”“建汤:玉磨末茶一匙,入碗风研匀,百沸汤点之。”玉磨茶乃紫笋茶与米各半同拌和入玉磨内磨成末茶,金字茶也是湖州造末茶,“沸汤点之。”即是用沸水冲泡。元代泡茶多用末茶,且杂以米面、麦面、酥油。
 
   明朝陈师《茶考》载:“杭俗烹茶,用细茗置茶瓯,以沸汤点之,名为撮泡。”细茗是茶末还是芽茶还不清楚,不加佐料,直接投茶入瓯,用沸水冲点,杭州一带俗称“撮泡”。撮泡开后世用杯、盏冲泡茶的先河。
 
   明代张源《茶录》、许次纾《茶疏》对用泡茶法论说较详,归纳起来大致有备器、择水、取火、候汤、泡茶、酌茶、啜饮这些程序。
  
   备器:泡茶法的主要器具有茶炉、茶铫、茶壶、茶盏等。
 
   择水:取火同煎茶、点茶法。
 
   候汤:待炉火通红,茶铫始上。扇起要轻疾,待水有声稍稍重疾,不能停手。水一入铫,便须急煮。汤有三大辨十五小。三大辨为形辨、声辨、气辨。形为内辨,如虾眼、蟹眼、鱼眼、连珠,直至腾波鼓浪方是纯熟;声为外辨,如初声、始声、振声、骤声,直至无声方是纯熟;气为捷辨,如气浮一缕二缕、三缕四缕、缕乱不分、氤氲乱绕,直至气直冲贯,方是纯熟。
 
   泡茶:探汤纯熟便取起,先注少许入壶中祛荡冷气,然后倾出。最壶投茶,有上中下三种投法。先汤后茶谓上投,先茶后汤下投。汤半下茶,复以汤满谓中投。茶壶以小为贵,小则香气氤氲,大则易于散漫。若独自斟,壶愈小愈佳。
 
   酌茶:一壶常配四只左右的茶杯,一壶之茶,一般只能分酾二三次。杯、盏以雪白为上,蓝白次之。
 
   啜饮:酾不宜早,饮不宜迟,旋注旋饮。
 
   清朝,在闽、粤的一些地区流行一种青茶(乌龙茶)的“工夫茶”泡法。工夫茶具有“四宝”,即潮汕炉、玉书[石畏]、孟臣罐、若琛瓯,均小巧玲珑。清袁枚《随园食单》“武夷茶”条载:“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晚清张心泰《粤游小识》载:“以鼎臣制宜兴壶,大若胡桃,满贮茶叶。用坚炭煎汤,乍沸泡如蟹跟时,瀹于壶内。乃取若琛所制茶杯,高寸余,约三四器,匀斟之。再瀹再斟数杯,茶满而香味出矣。”工夫茶的一般程序是:焚香雅气、嘉叶酬宾、岩泉初沸、孟臣沐霖、乌龙入宫、悬壶高冲,春风拂面、薰洗仙客、若琛出客、玉壶初倾、关公巡城、韩信点兵、鉴赏三色、三龙护鼎、喜闻幽香、初品奇茗、再斟流霞、细啜甘莹、三斟石乳、领悟神韵。
 
   明清的泡茶法继承了宋代点茶的清饮,不加佐料,包括撮泡(杯、盏泡)、壶泡、工夫茶(小壶泡)三种形式。
 
  (二)煮茶法
 
   明陈师《茶考》载:“煮茶之法,唯苏吴得之。以佳茗入磁瓶火煎,酌量火候,以数沸蟹眼为节。”苏吴一带以上好的茶人瓷壶置火上煮沸而饮。
 
   明朱权《[月瞿]仙神隐》载:“擂茶:将芽茶汤浸软,同炒熟芝麻擂细,入川椒末、盐、酥油饼再擂匀。如干,旋添茶汤。入锅煎熟,随意加生粟子片、松子仁、胡桃仁。”又载:“枸杞茶……每茶一两,枸杞末二两和匀,入炼化酥油三两,或香油亦可,旋添汤搅成稠膏子,用盐少许,入锅煎熟饮之。”擂茶、枸杞茶均须入锅煮熟而饮。
 
   清李心衡《金川琐记》载:“熬茶用大叶茶,同牛乳煮至百沸,用长杓搅汤,活之以盐,名日酥油茶。”
 
   清周蔼联《竺国记游》卷二载:“西藏所尚,以邛州雅安为最。……其熬茶有火候。……”
 
   煮茶法主要在少数民族地区流行,所有茶多是粗茶、紧压茶,通常如酥、奶、椒、盐等佐料同煮。
 
  (三)点茶法
 
   朱元璋十七子、宁王朱权自撰《茶谱》。其精于茶道堪与徽宗相提并论。其书称:“然天地生物,各遂其性。莫若叶茶,烹而啜之,以遂其自然之性也。予故取烹茶之法,末茶之具,崇新改易,自成一家。”“命一童子设香案携茶炉于前,一童子出茶具,以瓢汲清泉注于而炊之。然后碾茶之末,置于磨令细,以罗罗之。候汤将如蟹眼,量客众寡,投数匕入于巨瓯。候茶出相宜,以茶筅摔令沫不浮,乃成云头走雨脚,分于啜瓯。”
 
   朱权《茶谱》所记的饮茶法仍是点茶法。宋代点茶往往在茶盏内点,朱权却在大茶瓯中点茶,然后再分酾到小茶瓯中,有时还在小茶瓯中加入花苞。朱权用茶末是叶茶碾磨罗而成的,弃团茶不用。朱权还创制了一种适于野外烧水用的茶灶。这些大概就是他所说的“崇新改易,自成一家。”
 
   尽管有朱权等人的倡导,但由于叶茶独盛,不用碾磨罗且简单方便的泡茶法的勃兴,点茶法于明朝后期终归销声匿迹。五、总说
 
   中国的饮茶法共有二大类四小类,二大类是煮茶法和泡茶法。自汉唐饮茶以煮茶法为主,自五代至清饮茶以泡茶法为主。四小类是从煮茶法中分解出煎茶法,从泡茶法中分解出点茶法。煮、煎、点、泡四类饮茶法各擅风流,汉魏六朝尚煮茶法,隋唐尚煎茶法,五代宋尚点茶法,元明清尚泡茶法。
 
   中国古代关于饮茶法的用词较乱,烹茶、煮茶、煎茶每个词都可以指煮、煎、点、泡四种意思,千万不能简单视之。要判断是用何种饮茶法,不能仅根据用词,要据实际情况。一看程序,二看器具,三看用茶,则大体能确定。苏轼《汲江煎茶》写的是陆羽式煎茶,而其《试院煎茶》则写点茶,象此类情况不可不辨。
 
(责任编辑:大润大品)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大叶茶 酥油茶 紧压茶 乌龙茶 工夫茶 煮茶法 茶叶 饮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各国各种奇特的九大饮茶方式
各国各种奇特的九大饮茶方式
你知道藏族人的饮茶茶礼吗?
你知道藏族人的饮茶茶礼吗?
沉浮之中的饮茶之道
沉浮之中的饮茶之道
根据不同节气来饮茶
根据不同节气来饮茶
饮茶养生浓淡有别
饮茶养生浓淡有别
饮茶之道
饮茶之道
你知道多少饮茶的讲究?
你知道多少饮茶的讲究?
饮茶风俗的四大演变
饮茶风俗的四大演变
饮茶品茶的禁忌
饮茶品茶的禁忌
细数我国多样的饮茶方式?
细数我国多样的饮茶方式?
饮茶需要把握个“度”
饮茶需要把握个“度”
你知道世界各国的奇特饮茶方式
你知道世界各国的奇特饮茶方式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