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思考日本茶道为什么能成为这样的形态,一方面具有深刻的禅宗思想性,另外又有规范甚至苛刻的行茶仪轨,充满仪式感和庄严感。茶和禅宗从中国传入日本,经村田珠光、武野绍鸥和千利休等人继往开来,尤其是千利休集众家之大成,终成“日本茶道”,日本尊称千利休为“日本茶圣”。400年来,千利休子孙继承发扬,形成里千家、表千家和武者小路千家等,其他流派数不胜数,尽管如此,均尊崇千利休,茶室设计规格,茶具的样式和行茶严格按照“和、静、清、寂”的茶道思想,几乎全部来自千利休。
读了《菊与刀》等研究日本社会学著作,似乎日本人的基因里有对经典的、权威的绝对服从,对于那种神一样的存在永远敬畏,只有学习不敢有超越之心。另外,日本禅宗具有典型的北宗禅的特点,研习佛法,刻苦修炼自身以达彼岸,而茶和禅的结合,正是禅修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也就形成了日本茶道严苛的规范。
反观中国的茶,与宗教的关系密切,如茶的利用和道教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茶的传播和佛教也渊源颇深,但都没有形成类似日本茶道严格的规范,并且这些都没有形成社会的主流。而对茶思想、传播、推广的文人士大夫是主流人群,尽管有非常多经典的阐发,如卢仝的“七碗茶歌”、苏东坡的“叶嘉传”等等,但文人生性自由,风雅多情,不太可能建立这样看似呆板的、束缚性十足的类似日本茶道的规范,这些阐发只是吉光片羽,也没有一个集大成的人物出现,系统综合儒释道与茶的精神内涵,形成严格的规范。
也难怪天津中华文化学院陈云君先生论断,中国“茶文化”以其外延性,博大却难精深;日本“茶道”以其内证性,精深却难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