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茶艺文化 >

斗茶斗的其实是一颗禅心

时间:2016-03-11 10:38来源:互联网 作者:茶妹妹浏览:
大帅哥周瑜民出演的《斗茶》讲述了中国宋朝时日本公母黑金茶两个茶族相互斗争,并发现铸下大错后,开始寻找母黑金茶的漫长旅程。影片不仅把太极阴阳的玄学理论渗透进黑金茶文化,将其分为公母,高度拟人化,还通过血淋淋的自相残杀来凸显斗茶中斗字的攻击性。 斗茶,即品鉴茶的品质优劣,又名斗茗、茗战,始于唐,盛于宋,是古代文人雅
普洱茶

大帅哥周瑜民出演的《斗》讲述了中国宋朝时日本公母黑金两个族相互斗争,并发现铸下大错后,开始寻找母黑金茶的漫长旅程。影片不仅把太极阴阳的玄学理论渗透进黑金茶文化,将其分为公母,高度拟人化,还通过血淋淋的自相残杀来凸显“斗茶”中“斗”字的攻击性。 
 
斗茶,即品鉴茶的品质优劣,又名斗茗、茗战,始于唐,盛于宋,是古代文人雅士的一种雅玩。唐称“茗战”,宋呼“斗茶”,名异而实同,都具有强烈的竞争色彩。史料记载,在“斗茶”中,参赛选手要各自献出所藏名茶,轮流品尝,以决胜负。比赛内容包括茶叶的色相与芳香度、茶汤香醇度,茶具的优劣、煮水火候的缓急等等。最后经过权威专家集体品评分出胜者。
 
我国宋代是一个极讲究茶道的时代,范仲淹的《斗茶歌》载:“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芝兰,其间品第胡能欺,十目视而十手指”。还有宋徽宗的《大观茶论》,蔡襄的《茶录》,黄儒的《品茶要录》中都对“斗茶”作了详细的记载和描述,可见宋代斗茶之风极为盛行。如同明清时期民间斗蟋蟀、油葫芦、蝈蝈形成了中国特有的“鸣虫文化”一样,一直延续至今。所不同的是,斗茶要文雅得多,其文化内涵也渊深海阔。当然,今天的斗茶则几乎全演变为商业性质的炒作,成为众多茶商竞争叫卖的噱头。
 
郑板桥有一副对联写得很妙:“从来名士能萍水,自古高僧爱斗茶。”可见,佛门清静之地也难免有对“斗茶”的另一番钟爱,但要正确认识到,饮茶与参禅密切相关。品茗,先苦后甘,“苦静凡放”,目的是放下内心的包袱和欲望,在一盏茶的工夫里自我反省和觉悟,外在表现形式则是清静和寂;参禅则无限高深,无法用文字来表达,也无法用语言来诠释,佛家称“不可说、不可量、不可思议”。无论“渐悟”与“顿悟”,都求达到“直指人心、见性成佛”,都求最终证得“明心见性”的禅意境界。
 
斗茶,其实“斗”的是一颗禅心,一颗“安静不如心静,心静不如止欲”的禅悟心态,通过品鉴茶的品质这个外在形式,相互学习借鉴、共同参悟“禅茶一味”的最高境界。 
                                    
(责任编辑:润生)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茶文化 普洱茶 普洱 茶叶 饮茶 茶具 茶道 品茶 茶味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盖上“闷茶”,开盖“走香”?
盖上“闷茶”,开盖“走香”?
刚出堆的熟茶汤色有些浑浊,喝
刚出堆的熟茶汤色有些浑浊,喝
一款普洱茶好不好喝,主要是由
一款普洱茶好不好喝,主要是由
熟茶能喝出品种?为什么说喝不
熟茶能喝出品种?为什么说喝不
冲泡普洱茶的几个小要点
冲泡普洱茶的几个小要点
关于普洱茶的两大误区
关于普洱茶的两大误区
茶汤上这层油对茶叶的质量有没
茶汤上这层油对茶叶的质量有没
正确理解“仓味”,走出选茶误
正确理解“仓味”,走出选茶误
追求抛荒、荒野、古树对白茶真
追求抛荒、荒野、古树对白茶真
南糯山古树茶高山云雾缭绕,山
南糯山古树茶高山云雾缭绕,山
景迈古树山,世界上保存最完好
景迈古树山,世界上保存最完好
云南省双江县勐库镇丙山村古树
云南省双江县勐库镇丙山村古树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