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格物致知”的:推究事物的原理,从而获得知识。其出自《礼记·大学》: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
五百年前的明代理学家王阳明更是提出知行合一,格物致知,告诉我们知行要合一,摒除贪念,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是上善。
茶师之养成,首先在格物。
简而言之,茶师的格物是通过对茶、水、茶器的研究,发现规律性的东西,从“形而下”到“形而上”,创造茶道美学。
今天我们来谈谈茶师养成之格物之茶。
一个茶师的养成是漫长的,首要是技巧、礼仪的锻炼。从叠斤置器,一言一行中见知茶师素养。是细节,也是学茶的关键;是态度,也是对待生活的决心。
其次才是知茶性、明茶理、识茶质。
茶本性寒,陆羽《茶经一之源》中言“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因为茶之寒凉,能使人清醒头脑提神、使人平和理性舒缓,所以“宜精行俭德之人”。
可是人的体质是明显不同的,特别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市生活的发展,有些人不适饮寒性茶,特别是女士茶友们。可能正因为如此,茶的属性才得以被不断改造,以致于形成目前品类丰富的不同类茶,以适所有人。六大类茶和再加工茶是人们对茶这一寒性属性的利用与改造的结果。因此,选茶、喝对茶,就要先了解茶性及相应茶性适宜人群。
同时我们应弄懂茶的内质,以及这些内质成分所体现出来的感观。比如茶黄素是存在于黄茶、红茶中的一种金黄色色素,是茶叶发酵的产物,具有调节血脂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功效;茶多酚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包括黄烷醇类、花色苷类、黄酮类、黄酮醇类和酚酸类等,主要为儿茶素,是形成茶叶色香味的主要成份之一,也是茶叶中有保健功能的主要成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