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茶艺文化 >

香韵在茶外茶道魅力的吉光片羽

时间:2019-07-09 16:11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浏览:
眼下,各国各地的茶事日渐兴盛,活动频繁,新品辈出,红茶绿茶各得其宜。茶城茶馆广布城邑小巷。互联网上,茶友谈天说地,名山问茶。为绿茶的清明点赞,为乌龙的变幻歌唱,为黑茶的隽永挥毫,因现代果茶的神奇多彩而填词赋诗这些,就是茶的主题吗?游山赏茶就是茶人吗?

眼下,各国各地的事日渐兴盛,活动频繁,新品辈出,红茶绿茶各得其宜。茶城茶馆广布城邑小巷。互联网上,茶友谈天说地,名山问茶。为绿茶的清明点赞,为乌龙的变幻歌唱,为黑茶的隽永挥毫,因现代果茶的神奇多彩而填词赋诗……这些,就是茶的主题吗?游山赏茶就是茶人吗?廉价地赞美,肤浅的抒情就是中国茶道的深邃意境么?
 
我想与茶友们回顾关于茶道的几个历史瞬间。
 
一.陆羽的风炉
第一个将茶写进文学作品的不是陆羽,而是早他数百年的西晋的杜育,是《荈赋》。而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系统地搜集茶事资料并走遍中国茶区的是陆羽。他的《茶经》是世界茶文化研究的开山之作。他认为真正的饮茶务须二十四器齐备,否则茶事废也。在他的二十四器中,第一个就是三足鼎型风炉(附带灰承)。三足各铭刻文字,分别为:“坎上巺下离于中”;“体均五行去百疾” ;“圣唐灭胡明年造” 。三个窗格上方分别铭刻“伊公”“羹陆”“氏茶”,转圈连起来读就是“伊公羹,陆氏茶”。炉齿为圆形,有三个格条,格条上分别画上火禽、离卦;风兽巽卦;鱼纹,坎卦。
 
为什么一个烧水煮茶的风炉要设计得如此复杂呢?因为他要表达以茶治国的崇高理念。伊公,茶学家们一致的看法就是指伊尹(公元前1649年—公元前1549年)。商朝初年协助商汤灭掉夏朝,任宰相,体察民情,整肃吏治。他特别注重国家的稳定,注意各方面的平衡,他说:“治大国如烹小鲜”。意思就是治理大的国家就像烹煮小鱼羹一样。必须稳中求进,切不可搅动太大太频。陆羽将自己的一杯茶抬高到与伊尹羹一样的高度,是表达自己的政治情怀。“灭胡明年造”,胡指胡人安禄山、史思明,他们755年发动的叛乱,763年被平息,史称“安史之乱”,是盛唐衰退的转折点。陆羽特意这样铭刻文字,应是家国情怀和民族情怀的表现。“体均五行去百疾”,是对天人合一的理解与实践。如果我们联系到在述说茶性时他指出的:“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就可以看到陆羽赋予茶极为丰富的文化历史内涵,其意指已经涵盖了今天茶文化茶道理念的所有内涵。他特别强调茶道的各种细节,但更注重以茶治国的宏达旨意。
 
二.张巡的茶汤
张巡是玄宗时期的军事将领。“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带领军民困守睢阳城。食尽,吃树皮挖土鼠,为稳定军心,以烂皮带和煮茶叶末,熬汁慢饮,镇定自若。茶,成为沉静自如自信的代名词。同样是在国家危亡的困厄中,僖宗因黄巢之乱,远避巴蜀,身为常州刺史的王枳,翻越万水千山将刚刚制好的新茶送达,并赋诗表忠诚:“今朝拜贡盈襟泪,不是新芽是尽心。”一串新茶,已经脱离了物理意义上的滋味香气,而成为一介忠臣忠君守土的誓词。
 
茶在唐人心目中已经超越了自然属性而成为忠君爱国的象征。而宋代苏轼的《叶嘉传》又何尝不是他本人的写照呢?
 
从杜甫到李白,从皎然到白居易,苏轼到袁枚中国茶人,借茶咏物,实际是清廉淡泊克己奉公的品格;是在离乱动荡中坚韧地旌扬中国文化的大燾。
 
三.茶匠与浪人
这是日本创价学会创始人铃木大拙告诉人们的一件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7)的故事。讲的是一个茶匠与一个浪人的决斗。 年轻的茶匠跟随他的主人前去都城办事,为便于行动,主人给了茶匠一身武士的行头。当茶匠一个人闲暇游走时,不知为何原因,引起一个半醉的浪人的挑战,要求几天后以剑决斗。在众目睽睽之下,茶匠硬着头皮接受挑战。他从来没有舞弄过刀剑棍棒,也没有真正打过架。这次遇到这样的挑衅,他想这可能必死无疑了。当他静下神来后,就想,就是死也得有个样子。于是打听都城里最 著名的剑道大师,并前去请教。当询明缘由后 ,大师说不着急,既然你已经学习煎茶三年有余,就先请你给我煮一盏茶吧。 茶匠想,是啊,就要赴死,喝上最后一杯茶再去。他一板一眼地从木架中取出茶器,在几案上一一摆好,一一搽拭干净。然后添水,生火,有条不紊地投茶粉,击打泡沫。他的身心完全沉浸在这最后的茶道过程。他的情绪是平静的,他的手法熟练而有沉稳,他的茶汤不浓不淡,恰到好处,动作优雅而连贯。平静中显示着世间难得一见的高贵和优雅。喝完茶,剑道大师给他教授了简单的剑道比赛的初级动作,最后叮咛年轻的茶匠:“就像你煎茶一样,宁静而有平稳地做好这些动作。”   
 
几天后,年轻的茶匠如约前往,看到浪人已经到来,他平和地看了看那个趾高气扬的对手后,就更换比赛的服装。脱下宽大的外衣,一点一点叠好放进行囊,一匝一匝地把腿上的绑带缠裹结实……一切都显得气定神闲,不温不火,不急不滞 。对面的浪人从茶匠的第一个动作,一直看到最后,心里越来越发怵,在茶匠即将拔剑出鞘的时候,这个浪人扑通一声,双膝跪地:大师饶命,您是我见过的境界最高的剑道家。甘愿认输。
 
人们不禁要问,连剑道皮毛都没有完全学会的茶匠何以能不战而胜?
 
因为在他的每个动作每个眼神里,融入了超越生死的沉静,没有了挂碍,融进了一期一会的珍视。经过三年多的茶道训练,将修身与修心,使外在的茶事动作和内在的茶道精神达到无有分别的境界。他身上展示出来的是文化的自信,对真理---茶道尊严的维护。
 
从另一个茶道概念来讲,在整个比赛过程中,茶匠以一期一会的茶道精神,营造了一个尊重生命,追求宁静,讲求无挂碍无分别的气场,一个心理气氛,一个文化气氛,一个展示茶人平和而又自强,平凡而又无比高雅的气场。这个气场将邪恶、骄傲、自大、贪婪已经荡扫得一滴不留。在这样的气场中,那个自大的浪人怎能不后背发凉双腿打颤呢?
 
如果人们今天把心思全部花费在外在滋味的品尝和色泽的对比上,甚或将茶事的目的仅仅放在金钱的获得上,还要打上弘扬茶文化之名,不仅是缘木求鱼,更是亵渎《茶经》。
 
若果要大张旗鼓地推介茶品茶器,要推介那个训练班,请你不要以茶人的名义,不要以茶道文化的名义!
 
中国茶道500年前已经错过了文化总结和理论提升的黄金时代,今天的茶人应该从眼花缭乱的茶事中觉醒。
 
茶叶,没有了文化,它只是一片树叶。”这是一位当代茶人的名言。
 
 
 
(责任编辑:润生)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茶道文化 中国茶道 烧水煮茶 茶文化 中国茶 为何 茶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中国茶道第一个发展时期
中国茶道第一个发展时期
茶道始于唐而盛于宋
茶道始于唐而盛于宋
寺庙茶道的起源
寺庙茶道的起源
香道与茶道之香与香炉
香道与茶道之香与香炉
形式繁复的茶道
形式繁复的茶道
中国茶道与朝鲜茶道
中国茶道与朝鲜茶道
不为人知的茶道秘密
不为人知的茶道秘密
普洱茶道十八段
普洱茶道十八段
浅谈茶道
浅谈茶道
韩国茶道拟申遗
韩国茶道拟申遗
茶在茶道中
茶在茶道中
“无”是茶道艺术源泉
“无”是茶道艺术源泉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