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对泡茶水温十分讲究。
宋代蔡襄在《茶录》中说:“候汤(即指烧开水煮茶——作者注)最难,未熟则沫浮,过熟则茶沉,前世谓之蟹眼者,过熟汤也。沉瓶中煮之不可辨,故曰候汤最难。”
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说得更为具体:“水一入铫,便需急煮,候有松声,即去盖,以消息其老嫩。蟹眼之后,水有微涛,是为当时;大涛鼎沸,旋至无声,是为过时;过则汤老而香散,决不堪用。”
以上说明,泡茶烧水,要大火急沸,不要文火慢煮。以刚煮沸起泡为宜,用这样的水泡茶,茶汤香味皆佳。
如水沸腾过久,即古人所称的“水老”。此时,溶于水中的二氧化碳挥发殆尽,泡茶鲜爽味便大为逊色。
培养沸滚的水,古人称为“水嫩”,也不适宜泡茶,因水温低,茶中有效成份不易泡出,使香味低淡,而且茶浮水面,饮用不便。
泡茶水温的掌握,主要看泡饮什么茶而定。
而在高温下,茶汤容易变黄,滋味较苦(茶中咖啡碱容易浸出),维生素c大量破坏。
一般说来,泡茶水温与茶叶中有效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呈正相关,水温愈高,溶解度愈大,茶汤就愈浓;
反之,水温愈低,溶解度愈小,茶汤就愈淡,一般60℃温水的浸出量只相当于100℃沸水浸出量的45—65%。
这里必须说明一点,上面谈到,高级绿茶适宜用85℃ 左右的水冲泡。
这通常是指将水烧开之后(水温达100℃),再冷却至所要求的温度;如果是无茵生水,则只要烧到所需的温度即可。
还有许多刚刚接触泡茶的朋友,会问到一个问题——“我到底要放多少茶叶才合适?”
虽然泡久了有经验了自然就会明白,但秉持着解决问题的态度,我们还是来基础性的讲解一下关于投茶量的知识。
按比例投茶
茶叶的冲泡有个常用茶水比例是1:50,也就是1克的茶叶,加50毫升的水(乌龙茶、紧压茶除外,会用到大概1:30的茶水比例)。
这样就可以估算出你大概要加多少干茶——比方说,你手上的壶能装400毫升的水,那么差不多放8克的茶叶是比较合适的。
但一般是很难估算容器毫升和茶叶克数的,在没有硬指数的情况下,不如试试用体积投茶的方法来计算投茶量吧。
下面,我们将紫砂壶这个常见的泡茶工具作为例子来说。
按体积投茶
1、绿茶
普遍来说,绿茶是公认为所有茶类中最为鲜嫩的茶类,且经过揉捻,浸出物出来得块。
紫砂壶冲泡的时候,放差不多刚好覆盖满壶底部的量就可以了。
不过要记住两点,一是不要盖上盖子,会把茶汤闷坏;
二是上面说到的,不能用太烫的水,让茶汤变苦变涩,但又不能太低,使茶叶的香气激发不出来。
一般常用的是85℃的水,可能会根据实际的情况作出微调。
2、红茶
红茶的投茶量与绿茶相似,差不多也是覆盖满壶底部的量,不过可以比绿茶稍稍多一些。
红茶分为大叶种茶和小叶种,像祁门红茶是小叶种红茶,而云南红茶则是大叶种,大叶种的叶片较大,占的体积大,所以泡茶时的投茶量要比小叶种红茶更多。
3、乌龙茶
乌龙茶的种类、类别非常多,但还是可以按照外形大致分为条形和球形。
条形的投茶量差不多占紫砂壶容量的1/6到1/5,球形则盖过紫砂壶底部大半就可以了。
球形乌龙由于形状特殊,茶叶展开比较慢,所以通常有一泡温润泡把茶叶舒展开来。
这种半发酵的茶,用热水冲泡会强烈激发它的香气和滋味,特别是高山乌龙,一定要用沸水冲泡,用温吞的热水冲泡简直可以称作“浪费”,可一定要记得哦。
4、紧压茶
紧压茶的投茶量,差不多占紫砂壶容量的1/6。有些紧压茶比较紧,“密度较大”,所以可以适当减少投茶量进行微调。
为了舒张茶叶,紧压茶的冲泡过程中也常常会有温润泡。
这里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紧压茶有“三年以下开盖泡,三年以上扣盖泡”的说法,原因是“年纪较轻”的紧压茶发酵度不高。
盖上盖子会像绿茶一样把茶汤闷坏,而三年以上的紧压茶因为后期自我发酵则不存在这个问题。
5、白茶
所以干茶普遍较轻且蓬松,投茶量会比较大散茶约占紫砂壶容量的1/5或1/4;
白茶饼的话,差不多占紫砂壶容量的1/6就可以了。
白茶应该是最好“控制”的茶叶,不会轻易把它泡坏,实在没有信心且需要露一手的场合,果断泡白茶吧!
其他泡茶法的投茶量
除了常见的泡茶以外,一些“不走寻常路”的泡茶方法也有一些投茶量的讲究。
比如说碗泡法——由于碗泡法是用茶勺取茶汤,添汤的动作会比较慢。
且茶叶一直浸在水中,所以即便茶碗较大,也不要投放太多的茶量,不然茶汤很容易变浓;
比如调饮茶——最常见的奶茶,茶水比例差不多1:30。
因为制作过程中会加奶,所以可以把茶汤泡制得浓一点,这样也方便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多奶还是多茶;
按体积来投茶的话,紧压茶以外的所有茶类差不多投铺满容器(玻璃瓶为例)底部的量就可以了,而紧压茶适当减少,以免茶汤过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