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焚香礼拜
焚香礼拜是借助佛教上香的礼仪来渲染气氛。焚香时直接用明火点燃线香或盘香。点香后,香头之火焰不可用嘴吹灭,可用手轻轻地扇灭。如果茶艺演示的内容需要正式上香,应点三根香,香炉可放置在泡茶台的正中,焚香人应当站着点香。将香头点燃后,用两手的中指和食指夹住香杆,大拇指顶着香根,先置于胸前,双目平视,香头平对菩萨像或正前方的虚空,再举香齐眉之后双手回到胸前,用左手插香。第一枝香插在香炉中央,心中默念“供养十方三世三宝”或“供养佛”;第二枝插在右边,心中默念“供养历生父母师长”或“供养法”;第三枝插在左边,心中默念“供养十万法界一切众生”或“供养僧”。插好香后,应合掌默念“愿此香华云,直达诸佛所,恳求大慈悲,施与众生乐!”
若所演示的茶艺无焚香礼拜的程序,则只需点燃一枝,用于净化空气,营造气氛。在演示无正式上香程序的茶艺时,香炉摆放的位置应当不碍手、不挡眼,一般放在泡茶台的左前方。
二、茶室品香
品茶在我国是雅俗共赏的生活艺术,可大雅,可大俗。但是,茶一旦与香结合则必须是极精致、极高雅的诗意生活。明朝人徐惟在《茗谭》中论述茶与香的关系时说:“品茗最是清事,若无好香佳炉,遂乏一段幽趣;焚香雅有逸韵,若无名茶浮碗,终少一番胜缘。是故茶香两相为用,缺一不可。”
在茶室中焚香品茗与在香堂演示香道不同,应以茶为主,焚香的过程应尽可能简化。中国茶艺与香艺的结合,应在发扬光大传统文化的前提下,融入时代特点,形成自己的特色。我们认为在茶艺演示前品香宜简不宜繁,主要有8个程序:释名、赏器、点香、追香、迎香、听香、送香、施礼。
1.释名:即由茶艺师向客人介绍当日所用之香的香名、香方等。“香方”是玩香家自制香品的配方。如陈云君先生介绍的《南朝遗梦》是用檀香、龙脑香、桃花、细辛、丁香配制而成;《一团和气》则用沉香、檀香、龙涎香、苏合香、西红花、菊花、荷花、白芷等配制而成。
2.赏器:主要是请客人欣赏香炉。香炉也是文人雅士喜爱的收藏品,从汉墓中出土的博山炉,被认为是中国香炉之祖,明代的宣德炉也是炉中珍宝。现代茶室用的香炉尽管多为仿制品,但是其中也很有学问。例如有的仿商周名器,有的仿明代名窑;有铜质,有铁质,有瓷质,有紫砂;有的则是日本、台湾当代著名企业的品牌产品,琳琅满目,颇有审美价值。
3.点香:点香分隔火熏香和直接焚香两种。隔火熏香法是把完全点燃的香碳埋入香灰中,然后放置云母片或金属片,最后再用香匙放置入香粉,并双手把香炉捧放在香炉坐座上。
4.追香:人的嗅觉在感知气味时有一特性。当人闻到一种独特的气味时,嗅觉会很快进入一种全神贯注的兴奋状态,会自然而然地试图追根溯源,专一地去捕捉香气的来源及特征。这种状态称为追香,追香的过程,也是宁神静气的过程。
5.迎香:即追寻到香气后进行深呼吸,吸入香气,吐出浊气。吸入天地赐给的生气,涵养自身体内的元气。吸气时要令胸腔尽量扩展,使肺活量达到最大,呼气时要舒缓,把浊气吐尽。如此数次,有益于身体健康。
6.听香:“久处芝兰之室而不闻其香”,人的嗅觉是最容易审美疲劳的。在追香迎香时深呼吸几遍后,即可开始播放与茶会主题相关的音乐,让悠悠袅袅的香烟,伴着轻柔的乐曲在茶室内曼舞,如敦煌的飞天仙女,把你的心引导入高雅而神奇的境界,为茶艺表演作好铺垫。
7.送香:即收拾香器。
8.谢香:主人向客人行礼,客人还礼后主人捧起香器退场。品香告一段落。
在品赏特殊的香或香气过于淡雅时,客人可以用手抄法兜取香气闻香,也可以由主人捧起香炉请客人传着闻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