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唐,盛于宋,是古代有钱有闲人的一种雅玩。
具有很强的胜负色彩,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
宋代是极讲究茶道的时代,上起皇帝,下至士大夫,无不好此。
宋徽宗赵佶撰《大观茶论》,蔡襄撰《茶录》,黄儒撰《品茶要录》,一些文人雅士更流行斗茶的生活情趣,宋代斗茶之风极盛。
每年清明节期间,新茶初出,最适合参斗。
古人斗茶,或十几人,或五六人,大都为一些名流雅士,还有店铺的老板,街坊亦争相围观,像今天看一场球赛一样热闹。
宋朝斗茶的决胜要点在茶水与汤花,不同于现今比赛茶的评比项目,但一较高下的意旨不变,比赛结果也实际决定了这一季茶价的高低行情。
台湾比赛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日治时期台湾劝业共进会举办的包种茶比赛,但当时仅颁予奖状,名誉重过实利。
一九七六年农林厅为推广茶叶内销,举办首次台湾优良茶比赛,茶价与销售量因此相对提高,并开启了各地区优良茶比赛之模板。
《斗茶歌》中形容斗茶者“胜若登仙,输同降将”的景象,实际发生在南投县的第一场春茶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