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过千百年的繁衍,成为有深度、有广度、却没有国界的文化。
不论从源到流,还是回流至源,都是历史的自然经纬所必致。
我们从中需要汲取的,应该是古人彰显的智慧,只有这里,才是今人可以无偿获取的无尽宝藏。
其中,距离源点最近也是积淀着最多精华的日本茶文化是我们最不应忽视的一个支流。
在这里,我们应该如何宽胸广怀的着眼?又如何精筛细选的汲取呢?
碗与筅的追求
饮茶离不开茶碗。但饮用方式却决定了茶碗的样式及大小。
功夫茶以啜的方式来品味乌龙,所使用的杯要小、浅、薄、白方可口、上品。
盖碗茶是泡饮兼用,所以杯要比通常的茶盅大一些。
与之相比,日本茶道中使用的茶碗却大得夸张,看上去甚至像钵、筒、缸。但往往却只在碗底盛三口茶。
茶道的过程需要很多道具的配合才能完成,所使用的茶碗是点茶、饮茶兼用的道具。
泡茶是追求在静止的状态下渗透出精华,点茶却是在运动的状态下搅拌出幽玄。所以日本茶道的茶碗需要更大的空间。
单纯从机能的角度看,日本茶道具大都是可以用其他器物替代的:茶碗可以用饭碗来代替。烧水的茶釜和风炉可以用水壶及煤气炉或电炉来代替。甚至茶室都可以简化成一铺草席。
如果去郊游,携带一个保温壶,就地铺一草席,便任你赏樱望月,吟风叹水。
但是如果没有了茶筅呢?就绝对没有办法点茶。
点茶并不是简单的操作,若使粉末般的抹茶溶于水并出现泡沫,用调羹、筷子等任何工具都不会达到这个目的。所以说茶筅在日本茶道中是少有的、无法代替的道具。
1979年11月6日,日本里千家15代家元千宗室在访问中国、受到国家领导人接见的时候,曾用盆点前的形式给邓小平点了一碗沫茶。当时邓小平喝了茶后说:“茶道在日本社会是很有影响的,也是发展中日友好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欢迎你们来访,以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
盆点前是茶道中最基本、简易、便利、灵活的点茶样式。不拘环境场景,以最小限的道具在一浅漆盆中设立尊席。这是日本茶道六百年历史演化中呈现出来的亮点之一,也是茶道修行最基本的教程。可以说,若想渡过茶道的“苦海”,这盆便是最初的行舟。
以这种浅显却深奥的、超越传统的方式向茶的母国最高领导人献茶,有着划时代的深厚含义。
只有在理解了茶道的源流根本及禅宗的真髓意旨后,方能领会在那“浅舟”内的一碗抹茶中诠译出来的八百年源流间的“一期一会”!
在这历史性的场面里,最基本的道具中也没有离开茶筅。
小小的茶筅在此分担的职责不只是“搅和”,也是在“撮合”。
八百年前,日本茶圣荣西禅僧从中国将茶种带回日本,繁衍成茶道这朵奇葩。
八百年后,由日本茶道的最高传道者与中国的最高指导者历史性的再会,至今,又过了将近40年,茶道方开始在中国渐为人知。
茶,是慢文化。它不似划破时空那颗最耀眼的流星,却是更深远处蕴含无限的彗星。
知茶,需跨越时空去感悟物质及精神。致心,方可到达脱尘入化的简约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