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茶艺文化 >

茶道唯情禅道唯心

时间:2023-06-26 11:49来源: 亚泰茶博会 作者:茶妹妹浏览:
古代有一首茶诗云:虽是草木中人,乐为大众献身。不惜赴汤蹈火,欲振万民精神。 即把自然界的普通植物升华出一种志存高远的哲学境界,实现了由实用到审美的精神嬗变。 又如继承日本茶道和有突出贡献的绍鸥说:放茶具的手,要有和爱人别离的心情。他这种心情在茶道中称为
普洱茶
古代有一首诗云:“虽是草木中人,乐为大众献身。不惜赴汤蹈火,欲振万民精神。” 即把自然界的普通植物升华出一种志存高远的哲学境界,实现了由实用到审美的精神嬗变。
又如继承日本茶道和有突出贡献的绍鸥说:“放茶具的手,要有和爱人别离的心情。”他这种心情在茶道中称为 “残心” 。茶心,即品茶时一个简单的动作、表情也需具备深沉的思绪与情感,渐渐地生发出一些不足为外人道的味道,抵达一种形而上的境界。
 
茶道唯情,禅道唯心,这是根本的区别。所以有相对于禅宗的“戒、定、慧、缘”而确立茶道的“敬、和、清、寂”四大要旨,在出世的精神中融铸着高尚而通脱的世俗道德——处世恭敬、为人平和、品质清洁、身心静寂。这种修身养性的境界与传统的儒、道、释的宗教价值观殊途同归。
 
能够以茶心观照世相,由茶情推及人情的,是一种才情与智慧的表现。“茶褐园林新柳色,鹿胎田地落梅香”(李觏《送黄承伯》诗),洋溢着超拔的才情。“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情”(苏轼《汲江煎茶》诗),蕴藉着深邃的哲理。因此有人断言:酒是诗,而茶近乎哲学。不置一词而心有灵犀,空杯在握却如揽兵戈风云。
 
如《景德传灯录》载,僧侣问雪峰义存禅师:“古人道,路逢达道人,不将语默对,未审将甚么对?” 禅师答曰:“吃茶去。”又有僧问保福院的从展禅师:“古人道,非不非,是不是,意作么生?” 从展禅师干脆举起茶盏,以无言作答,此举灵犀一点,化通万象,是以茶心喻为与人心灵深处的谐振,非常规可以理喻。
 
茶乃俗中雅物,世人皆可饮,而能从中饮出茶心境界者,却寥寥无几。饮茶饮到一定层次,往往花样也会繁复多变起来,譬如茶圣居茶道,其外在形式早已超越了吃茶本身,而成为一种茶的文化,它的精髓似乎更多地体现在循序渐进的饮茶方法,心平气和的饮茶态度以及人茶合一的意境上。
(责任编辑:茶小仙)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普洱茶 普洱 饮茶 茶具 茶道 品茶 吃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日本“七五三茶会”实现全民茶
日本“七五三茶会”实现全民茶
早在千年之前就有茶道一说
早在千年之前就有茶道一说
四川“茶道”是“非常道”
四川“茶道”是“非常道”
茶道致简致静甚好
茶道致简致静甚好
茶道便是生活之道
茶道便是生活之道
泡茶:七分茶道三分美学
泡茶:七分茶道三分美学
痛批“中国茶道”的蔡澜只因爱
痛批“中国茶道”的蔡澜只因爱
喝茶是修行:茶道通往内观世界
喝茶是修行:茶道通往内观世界
茶道入门知识
茶道入门知识
茶道认知学创始人吴远之探析茶
茶道认知学创始人吴远之探析茶
茶道的基本流程
茶道的基本流程
茶道礼仪规矩
茶道礼仪规矩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