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茶艺文化 >

关于煎茶法

时间:2023-06-27 17:07来源:未知 作者:玲儿浏览:
煎茶法是从煮茶法演化而来的,尤其是直接从末茶的煮饮法改进而来。在末茶煮饮情况下,茶叶中的内含物在沸水中容易浸出,故不需较长时间的煮熬。况茶叶经长时间的煮熬,其汤色、滋味、香气都会受到影响而不佳。正因如此,对末茶煮饮加以改进,在水二沸时下茶末,三沸时茶
普洱茶
 
   煎法是从煮茶法演化而来的,尤其是直接从末茶的煮饮法改进而来。在末茶煮饮情况下,茶叶中的内含物在沸水中容易浸出,故不需较长时间的煮熬。况茶叶经长时间的煮熬,其汤色、滋味、香气都会受到影响而不佳。正因如此,对末茶煮饮加以改进,在水二沸时下茶末,三沸时茶便煎成,这样煎煮时间较短,煎出来的茶汤色香味俱佳。于是形成了陆羽式的煎茶。煎茶在本质上属于一种特殊的末茶煮饮法。
   煎茶法是从末茶煮饮法演进而来的,但它肇始于什么时间?西晋杜育《荈赋》有“惟兹初成,沫沉华浮。焕如积雪,晔若春敷”的描述,是说茶汤煎成之后,茶沫沉下,汤华浮上。亮如冬天的积雪,鲜若春日的百花。“焕如积雪,晔若春敷”,陆羽在《茶经》中曾引用来说明茶煎成时的状态,可见《荈赋》描写的茶汤特征与唐时煎茶一致。由此推测,陆羽式煎茶萌芽于西晋。
   《荈赋》中有“水则岷方之注,挹彼清流”,是说取用岷江中的清水。岷江是流经川西的主要河流,由此可见煎茶的发明与蜀人有关。宋代苏辙《和子瞻煎茶》诗说:“煎茶旧法出西蜀,水声火候犹能谙。”煎茶旧法是相对于煎茶新法——点茶法而言的,即指陆羽式煎茶,宋代人认为煎茶法发明于西蜀。因此,我们认为煎茶法为巴蜀的创造,约始于西晋。
   煎茶法的特征
   1、茶叶。唐代茶叶有粗、散、末、饼四类,而以饼茶为主,两宋茶叶有片(团饼)、散、末茶,北宋以片茶为主,南宋以散茶为主。不论是片茶还是散茶,都须碾成茶末而煎用。散茶直接碾罗成茶末,团饼茶则要经炙、捣后碾、罗成茶末。
   2、茶具。唐代发明了专用茶器,为适应煎茶的需要,发明了茶碾、茶罗、风炉、鍑、竹筴、则、瓢、茶碗、水方、涤方等,按陆羽《茶经》,煎茶器具有二十四式,质地有金属、瓷、陶、竹、木等。煎茶法的典型茶具是风炉、鍑(铛、铫)、勺、茶碗,最崇尚越窑青瓷茶碗。
   3、煎饮法。煎饮法主要有备茶(炙茶、捣茶、碾茶、罗茶)、备器、择水、取火、候汤、煎茶(投茶、搅拌、加盐)、酌茶、品茶等程序,以鍑盛水置风炉上,取火候汤,水二沸时投茶入鍑,以竹夹环搅,陆羽主张这时加点盐调味但不能加其它佐料。待水三沸时茶便煎成,用瓢舀到茶碗中乘热饮用。如用铫煎茶,因其有柄有流,则可直接倒入茶碗。
   煎茶法的流变
   煎茶法萌芽于晋,成熟于中唐。陆羽发明了宽边、鼓腹、尖底的鍑用来煎茶,因鍑是凸底,不能平放,因而又发明交床以承鍑。由于煎茶器具较多,普通人家也难以备齐,有时便进行简化。如用铛(一种平底锅)煎茶,则不需用交床。佚名的唐代《宫乐图》中,桌上置一铛,铛中有一长柄勺,旁边的仕女端茶碗饮茶。陆羽的忘年交僧皎然《对陆迅饮天目山茶因寄元居士晟》诗有“投铛涌作沫,著碗聚生花。”无论是用鍑还是铛煎茶,都需要用瓢将茶汤舀到茶碗中。于是改用铫(一种有柄有流的烹器)煎茶,直接从铫中将茶汤斟入茶碗,可省去瓢舀。唐元稹《茶》诗有“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中唐以后,往往用铛和铫代替鍑来煎茶。
   北宋时期,煎茶虽失去风采,但在小范围内还存在。苏轼《试院煎茶》诗有“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贵从活火发新泉。又不见,今时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我今贫病长苦饥,分无玉碗捧蛾眉。且学公家作茗饮,砖炉石铫行相随”。李生即李约,唐代诗人煎茶能手。潞公为北宋名臣文彦博,文氏煎茶效仿西蜀的陆羽式煎茶。而苏轼本人也学李约、文彦博,崇尚俭朴,用砖炉、石铫煎茶。苏轼弟苏辙《和子瞻煎茶》诗,其中有“煎茶旧法出西蜀,水声火候犹能谙。……我今倦游思故乡,不学南方与北方。铜铛得火蚯蚓叫,匙脚旋转秋荧光。”苏辙也有同感,煎茶效家乡西蜀的方法,用铜铛煎茶,既不学北方的煮茶法,又不学南方颇流行的点茶法。不过,苏轼、苏辙的煎茶只是偶尔为之,多数情况下他们都是用点茶法的,煎茶在北宋已是强弩之末了。
   南宋陆游作《效蜀人煎茶戏作长句》诗,亦写陆羽式煎茶,但煎茶到南宋已是偶一为之,陆游以后煎茶已成绝响。
   陆羽煎茶加盐。晚唐诗人薛能《蜀州郑使君寄鸟嘴茶》诗有“盐损添常戒,姜宜著更夸”,薛能认为加盐不可,加姜则可。苏轼《东坡杂记》:“唐人煮茶用姜,故薛能诗云:‘盐损添常戒,姜宜著更夸’据此,则又有用盐煮者矣。近世有用此二者辄大笑之,然茶之中等者用姜信佳也,盐则不可。”唐代煎茶加盐,亦有加姜不加盐的,但宋代煎茶,盐、姜均不加,纯是清饮。
   煎茶法萌芽于晋,盛于中晚唐,衰于五代,亡于南宋。煎茶法的衰亡之日,便是点茶法的隆盛之时。
 
(责任编辑:茶小仙)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普洱茶 内含物 煮茶法 普洱 茶叶 饮茶 茶具 品茶 煮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决定普洱茶香气的因素有哪些
决定普洱茶香气的因素有哪些
太平猴魁茶的传说和来历
太平猴魁茶的传说和来历
巴蜀茶文化的形成历史
巴蜀茶文化的形成历史
较粗老原料制成的普洱茶为什么
较粗老原料制成的普洱茶为什么
唐代三大茶道类型历史
唐代三大茶道类型历史
你的体质适合喝普洱茶吗
你的体质适合喝普洱茶吗
乾隆皇帝的茶缘
乾隆皇帝的茶缘
石雕茶具的收藏价值
石雕茶具的收藏价值
布朗族山寨的竹筒茶飘香
布朗族山寨的竹筒茶飘香
如何鉴别木鱼石茶具
如何鉴别木鱼石茶具
陶瓷茶具的保养方法
陶瓷茶具的保养方法
品鉴普洱茶的物质基础和感观体
品鉴普洱茶的物质基础和感观体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