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冲泡乌龙茶、黑茶(普洱茶)、红茶等茶时,往往习惯把第一泡茶水倒掉,并称之为洗茶。对于洗茶,今人常误以为由于茶叶不洁,因此要洗茶,甚至一些茶人也如是解释洗茶的作用。其实不然,‚洗茶自古有之,除去尘之义外,更主要是起到润茶、醒茶的功效,更好地品味茶的香气和滋味。
洗茶之礼自古有之,作用有二:一为去尘;二为醒茶、润茶,以唤醒茶质,便于茶叶的舒展和茶汁的浸出。前者是从清洁卫生的角度而行洗茶之仪,后者则是为更好地品味茶之香气和滋味而设洗茶之礼。
及今,茶叶加工生产的卫生情况大为改善,洗茶之清洁功效就显得不是太重要了,醒茶、润茶则成为洗茶这一礼仪最主要的内涵。故现代的洗茶称之为醒茶或润茶,更为合适。
据学者考证,“洗茶”一词始用于北宋,原属于茶叶采制过程用语,后延伸至饮用过程中。而鲜叶从茶树上采摘下来以后经过初制、精制,其中有多道工序如做青、釜炒、揉捻、烘焙、筛拣等,不仅获得茶叶品级,而且达到卫生标准。其中偶有夹杂物如茶灰、尘埃,经注入沸水即倒掉,也迅即去除。
再者,第一泡茶的操作,主要是进行浸泡,有利于茶叶的舒展和茶汁的浸出,使饮用者很快感觉到茶叶香味,而不是单纯为了洗去茶叶不卫生的东西。
唐时洗茶未成为一道专门的程序,洗茶主要表现为烹茶时去掉第一煮时的水沫,以其味不正,影响后面的饮用,陆羽《茶经〃五之煮》中有:第一煮水沸,弃其沫之上有水膜,如黑云母,饮之则其味不正。之说。后世则将洗茶单独列为煎茶的一个重要环节。
洗茶对乌龙茶尤为必需。传统上乌龙茶在加工完后并不马上饮用,一般要存放至少半年以上再饮用,一是为了去除火气,避免上火,二是茶叶存放一段时间后苦涩味会下降,饮用时口感和香气都会更醇和,所以过去乌龙茶的陈茶价格要比新茶价格高许多。但茶叶存放时间久后,第一次加水时茶汤往往有生冷之气和陈腐之气,因此就需要用洗茶来减少这种负面影响。
总结:洗茶除了有醒茶作用外,还有润茶的效果。明代以后,茶叶是整片鲜叶进行炒制(或烘制),烘炒过程中,茶叶被揉捻挤压变形,这样制成的茶叶在沏泡时必须先舒展开来,茶汁(即茶叶的有效成份)才能比较容易浸出。洗茶这一过程的加入有利于茶叶的舒展和茶汁的浸出。
因此,经过洗茶后再沏泡的茶汤,不仅香气和滋味无生冷、陈气,而且茶汤的品味能更快达到最佳效果。由此可见,洗茶的目的除了清洁卫生外,更主要的是为了去除茶叶的冷气和陈气,方便茶叶的舒展和茶汁的浸出,使饮用者能更好地品赏茶的香气、滋味。今天,茶叶加工制作的卫生情况已经有了更大改善,清洁茶叶已不再是洗茶的主要目的,润茶、醒茶才是洗茶最根本的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