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茶艺文化 >

中国茶艺学倡导道法自然

时间:2023-07-17 10:26来源:博客 作者:玲儿浏览:
中国茶道是美的哲学,中国茶艺是唯美是求、众美荟萃的艺术。中国茶艺审 美的基本特点是道法自然,崇静尚俭。老子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是中国茶艺美学 的最高原则,虽然中国茶艺集儒家中和之美、佛家空灵之美以及道家自然之美于一炉,但是道法
普洱茶
 
  中国茶道是美的哲学,中国茶艺是唯美是求、众美荟萃的艺术。中国茶艺审 美的基本特点是道法自然,崇静尚俭。老子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是中国茶艺美学 的最高原则,虽然中国茶艺集儒家“中和”之美、佛家“空灵”之美以及道家“自然”之美于一炉,但是“道法自然”是 茶艺美学理论的基石。这不仅仅是因为“美到极致是自然”,而且还因为审美是对既定人格的哺育,什么样的审美观便会 哺育什么样的人格。我们强调“道法自然”,这就要求通过修习茶艺使人性得到彻底解放,从精神上追求自由,反对心为 物所役,从人格上追求精行俭德,率性任真,本色做人。在修习艺时,要求动如行云流水,静如苍松屹立,笑如春花烂 漫,言如山泉絮语,一举手一投足都纯任自然,发自心性,毫不造作,至真至诚。
 
  中国茶艺倡导“道法自然”,能培养茶人自由旷达、潇洒不群、超然洒脱的个性, 造就茶人淡定从容、自尊自信、不卑不亢的气质。养成茶人率性任真、不饰造作、真诚处世的人格。
 
  “崇静尚俭”是中国茶艺的人文追求。这里所说的“静”不是外部的安静,而是内 心的虚静。“虚”是指心不被妄想和奢望所充斥,“静”是指心不因外部的干扰和诱惑而躁动。
 
  中国茶艺学倡导的“崇静”思想源于我国的传统文化。庄子说:“水静则明烛须眉 ,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伏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历代儒家文士都把“静” 视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思想基础。陶渊明追求“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王维宣称“吾生好清静,蔬食去情尘”;白居易 的座右铭是“修外以及内,静养和与真”;苏东坡对静的论述更加独到而深刻,他认为“夫人之动,以静为主,神以静舍 ,心以静充,志以静宁,虑以静明,其静有道”。由此可见,中国古代的士大夫们都是在静中证道悟道,在静中明心见性 ,同时也在静中寻求自己独立的人格和自尊。
 
  佛教则把“戒定慧”三学作为修持的基础。戒是止恶修善,依戒资定;定是息缘静 虑,依定发慧;慧是破惑证真,依慧成佛。定即是静,足见静是佛教修成正果,达到大彻大悟的不二法门。儒、释、道三 教对静的理解在茶艺中演化为“茶须静品”、“美须静悟”、“道须静修”的理论和实践。在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茶艺 学中所强调的“静”不是“不动”,更不是“死寂”,而是要求茶人通过修习茶艺,最终做到在任何环境中都能“心如止 水”。
 
  “尚俭”是中国茶道的人文追求。陆羽在《茶经》中提出:“茶之为用,味至寒, 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文中的“精行”指行为至诚,“俭德”指有道德修养,善于约束自己。在当前人心浮躁、物 欲横流的社会环境中,中国茶艺学倡导道法自然,崇静尚俭,不仅对于培养德艺双馨的人才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对构建和 谐社会具有深远的意义。
 
(责任编辑:茶小仙)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中国茶道 普洱茶 中国茶 普洱 茶道 茶艺 茶经 茶人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中国茶道的山水之间
中国茶道的山水之间
中国茶具的起源
中国茶具的起源
中国茶叶出口屡屡受阻
中国茶叶出口屡屡受阻
中国茶叶发展史
中国茶叶发展史
中国茶膳的起源
中国茶膳的起源
被国际误认的中国茶有哪些?
被国际误认的中国茶有哪些?
中国茶文化中的养生之道
中国茶文化中的养生之道
湘市被国家旅游局列为“中国茶
湘市被国家旅游局列为“中国茶
中国茶馆的历史更迭?
中国茶馆的历史更迭?
中国茶文化之“最”,你造吗?
中国茶文化之“最”,你造吗?
中国茶道的四大流派
中国茶道的四大流派
中国茶企出口受影响
中国茶企出口受影响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