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茶艺文化 >

从《斗茶歌》鉴赏宋代茶道生活美学

时间:2016-09-12 16:28来源: 弘益茶道美学 作者: 南山如济 马守仁浏览:
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 新雷昨夜发何处?家家嬉笑穿云去。 露芽错落一番荣,缀玉含珠散嘉树。 终朝采掇未盈襜,唯求精粹不敢贪。 研膏焙乳有雅制,方中圭兮圆中蟾。 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 鼎磨云外首山铜,瓶
普洱茶
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
新雷昨夜发何处?家家嬉笑穿云去。
露芽错落一番荣,缀玉含珠散嘉树。
终朝采掇未盈襜,唯求精粹不敢贪。
研膏焙乳有雅制,方中圭兮圆中蟾。
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
鼎磨云外首山铜,瓶携江上中泠水。
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
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
其间品第胡能欺?十目视而十手指。
胜若登仙不可攀,输同降将无穷耻。
吁嗟天产石上英,论功不愧阶前蓂。
众人之浊我可清,千日之醉我可醒。
屈原试与招魂魄,刘伶却得闻雷霆。
卢仝敢不歌,陆羽须作经。
森然万象中,焉知无星?
 商山丈人休茹芝,首阳先生休采薇。
 长安酒价减百万,成都药市无光辉。
 不如仙山一啜好,泠然便欲乘风飞。
莫羡花间女郎只斗草,赢得珠玑满斗归。
 
范文正公这首诗全名《和章岷从事斗茶歌》,简称《斗茶歌》,堪称有宋一代茶诗的奇制,远承卢仝《七碗茶诗》,后开杨诚斋《澹庵坐上观显上人分茶》、黄山谷《煎茶赋》,值得我们细细品读。范仲淹(969-1052),字希文,世称范文正公,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中祥符八年(1015)举进士,仁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后历知地方诸州军,官至颖州知州。有《范文正公集》二十卷传世。全诗共六韵二十一联,一气呵成,收尾相应,读来畅快淋漓。前七联两联一转韵,从建溪茶产地、种植、采摘制作,到北苑民间斗茶,一路写来,如春日行山阴道中,自是风光无限。
 
宋代饮茶,最重点茶法,由此又有分茶、斗茶的区分。分茶,是点茶的艺术化呈现。杨万里《澹庵坐上观显上人分茶》诗云:“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蒸水老禅弄泉手,隆兴元春新玉爪。二者相遭兔欧面,怪怪奇奇真善幻。纷如擘絮行太空,影落寒江能万变。银瓶首下仍尻高,注汤作字势缥姚……”可见分茶是讲究“技法”的,通过汤瓶注水的控制,在盏面上幻化出“怪怪奇奇”的画面。又据陶谷《清异录》记载:“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诀,使茶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即就幻灭。此茶之变也,时人谓之茶百戏。”分茶也称茶百戏,又有水丹青、汤戏、茶戏等名称,是一种能使茶汤纹脉幻化成物象的分茶技法。
 
关于分茶法,陶谷《清异录》里还有这样一段记载:“沙门福全能注汤幻字成诗一句,如并点四碗,共一首绝句,泛乎汤表。檀越日造门求观汤戏。”福全曾有诗咏道:“生成盏里水丹青,巧画功夫学不成。却笑当年陆鸿渐,煎茶赢得好名声。”可见分茶是通过汤瓶在茶盏中注水,运用茶匙(匕)击拂,“别施妙诀”,使茶纹水脉成为各种物象者、以及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甚至可以幻化出诗句来,堪称绝妙。南宋时茶筅取代茶匙,分茶技艺尤爲精妙,我们观看南宋刘松年《斗茶图》、《茗园赌市图》,就可了解其大概了。
 
斗茶又称茗战、点试、斗试、斗碾等,和点茶技法接近。通过对茶汤香气、滋味以及是否“咬盏”的较量,来斗出高下。蔡襄《茶录》里说:“建安斗试,以水痕先者为负,耐久者为胜,故较胜负之说,曰:相去一水两水。”范仲淹诗中所描写的就是建安民间斗茶状况。根据蔡襄《茶录》,斗茶可分爲炙茶、碾茶、罗茶、候汤、燲盏、点茶、斗试这几个步骤。燲盏,就是以开水烫盏,保持茶盏温度,这样容易击拂出汤花,以“质厚难冷”的建盏最受推崇。
 
《茶录•茶盏》条:“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烧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盏,斗试家自不用。”然后放入一茶匕茶粉,冲入少许沸水调膏,然后一边注水一边击拂,用茶匙或茶筅击拂茶面以出汤花,以汤花咬盏、如疏星淡月为佳。汤花即沫饽,滋味甘香,饮之宜人。《桐君录》:“茗有饽,饮之宜人,虽多不为过也。”赵佶《大观茶论》描写“汤花咬盏”的形状说:“结浚霭,结凝雪。”“乳雾汹涌,溢盏而起,周回旋而不动,谓之咬盏。”又据李邦彦《延福宫曲宴记》记载:“(北宋宣和二年冬)上命近侍取茶具,亲手注汤击拂。少顷,白乳浮盏面,如疏星淡月。顾群臣曰:‘此自布茶。’饮毕,皆顿首谢。”宋徽宗亲自注汤击拂,斗茶试茶,并分赐群臣,可见宋代茶文化是何等兴盛发达了。
 
范文正公不但文韬武略超群,而且胸怀坦荡,有古仁人君子之气度。我们读他的《岳阳楼记》,读他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词,无不散发着一种豪迈儒雅之气节。正是因为这样的胸怀和气度,才能将诸如点茶、烧香、挂画、插花这样的闲雅之事做到极精微处。唐宋时期,四般雅事不仅是文人墨客的日常生活内容,也是籍此修养身心的途径。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理念,乃是历代士子的人生准则。而籍茶修禅,又是这一儒家理念的升华,如同一朵优钵罗花,盛开在历史云烟和生命泥沼之中,吐露芬芳。
 
接下三联换韵,又转为七言,继续说饮茶功效。结尾一联不换韵,但出句增至十字,大有长波逐浪之意。却不料诗人忽然煞笔而住,轻轻吟诵道:“君莫羡花间女郎只斗草,赢得珠玑满斗归”,如同惊涛骇浪之中忽然风平浪静,水波不兴,停楫罢橹,任意西东。文章之妙,于此尽矣!
 
自元明以来,随着异族频繁入侵和专制統治,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出现断裂,诸如唐代煎茶、宋代点茶这样的传统艺能早已湮没无闻,稍稍有几分恢复者,观者往往惊怪不已,以为是“日本茶道”、或“韩国茶礼”,正所谓“数典忘祖”者也,令人唏嘘不已。这些其实是唐宋时期“四般雅事”之一,后来东传至日韩,并得到保留,在大陆却渐次式微甚至淹没了。
 
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复兴的呼声越来越高,一些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了传统艺能的优雅和深奥,认识到了蕴藏其中的传统文化底蕴。仅就茶文化而言,如果要复兴中华茶道文化,就应该从唐代煎茶、宋代点茶开始,从煎茶、斗茶、分茶开始,这样才能找到中华茶道文化的源头。正如宋代理学家朱熹《观书有感》一诗所吟诵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正本清源,反朴归根,这样中华茶道文化才真正有了“根本”,有了生命力,才能开放出美丽的花朵,这大概是范仲淹《斗茶歌》带给我们今人的一些啓示吧?
 
(责任编辑:一凡)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茶道文化 茶文化 普洱茶 普洱 功效 饮茶 茶具 茶道 茶味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茶道十悟,是哪十悟?
茶道十悟,是哪十悟?
敬茶时茶杯把手应向里还是向外
敬茶时茶杯把手应向里还是向外
茶道与茶艺的区别?学茶艺品功
茶道与茶艺的区别?学茶艺品功
大益茶道师亲授:“五感三性”
大益茶道师亲授:“五感三性”
人生如“茶道”
人生如“茶道”
日本玩茶道,英国喝袋泡,那世
日本玩茶道,英国喝袋泡,那世
精致的茶道只是为了好看吗?
精致的茶道只是为了好看吗?
名家谈论:何为”中国茶道“?
名家谈论:何为”中国茶道“?
中国茶文化从何发展而来?对日
中国茶文化从何发展而来?对日
精致的茶道,只是为了好看吗?
精致的茶道,只是为了好看吗?
痛批“中国茶道”的蔡澜,只因
痛批“中国茶道”的蔡澜,只因
身边年轻人不爱喝茶了,如何看
身边年轻人不爱喝茶了,如何看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普洱市政府 - 昆明茶叶行业协会 - 云南普洱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茗山一号 - 老茶工普洱茶 - 燕南茶坊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