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茶艺文化 >

茶艺插花抖落一身的尘俗

时间:2023-08-15 16:44来源:妙趣茶叶 作者:未知浏览:
正静清圆谓何? 与寂灭素净的日本茶道不同,中国文化里的茶道一直是与对话共同出现的。 备茶,是和器物对话;泡茶,是和山林对话;饮茶,是和自己对话;看茶,是和知音对话。茶是从我们生命里生长出来的,用茶与生活对话是我们亲近的方式。 正 泡壶好茶,要从正开始。慢慢铺
 普洱茶
 
  “正静清圆”谓何?
  与寂灭素净的日本茶道不同,中国文化里的“茶道”一直是与“对话”共同出现的。
  备,是和器物对话;泡茶,是和山林对话;饮茶,是和自己对话;看茶,是和知音对话。茶是从我们生命里生长出来的,“用茶与生活对话”是我们亲近的方式。
  “正”
  泡壶好茶,要从“正”开始。慢慢铺开一方素巾,把精神集中在眼下,一把老银壶,一瓢乌来清泉,一套古朴灰白的晓芳窑,构建了容纳茶和自己的间,“正”让自己对器物充满灵感,每个器物的特点全部都会涌现出来。
  “静”
  泡茶是入静的方便法门。
  泡茶,即是与生长这片茶的山林对话,与制茶的茶人对话,只有安静地把自己交给茶,才能把茶性泡出来,周瑜说:“享受一代表天地的茶是多么幸福。”泡茶讲究一个气,茶气到了,通体舒泰,这就是中国的文化特质。
  “清”
  品茶,是用茶来洗涤心的过程,好茶入口,闭目洗心,垂下眼帘可以从茶里看到自己,三口茶过后,身体清了,心也安了,人便自由了。
  若是俗世没了茶,我们用什么来找回自己的灵魂。
  “圆”
  “茶太奥妙了,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贩夫走卒,做到一起享受茶,会有共同的领会。”这种沟通,周瑜称之为“圆”,也就是互相尊重。
  喝茶人以不同的形式围坐在演出者的周围,这不是音乐+茶这么简单,而是给音乐、茶和人形成一种可以互动的空间关系。尊重不同,兼容并蓄,方中有圆,正是中国美学的独特玄妙之处。
  静物,生活美学器物。
  茶室插花不同于一般的插花艺术,它更多地体现了茶的精神。
  在茶室里摆上清灵脱俗的插花,便似在茶室多了一双纯真质朴的眼眸,多了几分幽静之美。
  茶室插花强调意境美,作品清新淡雅,富有诗情画意,强调形、神、情、理、韵的和谐统一。其与茶室书画融为一体,耐人寻味。
  看一件意境深邃的插花作品就如同品一壶层次丰富的生普,香气与回甘往复交替中,令人回味无穷。
  在插花艺术创作中,立意是十分艰难的过程。但是,如果没有恰当的立意,插花便只能成为万紫千红的堆砌,甚至给人杂乱无章的感觉。
  茶艺插花立意重在“真、新、高、洁”。其中的“真”是指感情真挚,立意首先应当注重于能反映出茶艺真实的主题内涵;“新”是指构思新颖、新奇、不落俗套;“高”是指意境高远,耐人寻味,有艺术感染力;“洁”是指插花的造型简洁、自然、明快,充满生机活力。
  具体地说,茶艺插花立意取材时主要从反映时令(即花有花候,从时令方面立意用插花点明季节特点)、以花传情(即用花语表达主人的情感)以及彰显茶艺主题等三个方面考量。
  茶室插花在造形上沿袭了东方式插花艺术的特点,善于以丰富多样的线条来表现其主题。
  通过不同交织线条的粗细、曲直、刚柔和疏密,来演绎或简洁、飘逸、瘦硬、粗犷的不同造形。
  茶室插花是一种亲近自然的完美体现。
  注重自然情境,着力表现花材自然的形式美和色彩美,作品往往配合当时天气,具有很强的季节风格。
  作品中的枝叶花果,顺自然生长之势,巧妙配合宛若天成。
 
(责任编辑:茶小仙)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普洱茶 喝茶 普洱 好茶 饮茶 茶道 泡壶 茶艺 品茶 泡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茶艺礼仪有什么特征
茶艺礼仪有什么特征
茶艺礼仪的功能
茶艺礼仪的功能
常用的茶艺礼仪介绍
常用的茶艺礼仪介绍
茶艺礼仪中握手礼应注意些什么
茶艺礼仪中握手礼应注意些什么
茶艺礼仪中鞠躬礼的讲究
茶艺礼仪中鞠躬礼的讲究
功夫茶艺的起源于宋代
功夫茶艺的起源于宋代
茶艺程序美不美看四个方面
茶艺程序美不美看四个方面
普洱茶艺表演解说
普洱茶艺表演解说
安溪式茶艺冲泡法介绍
安溪式茶艺冲泡法介绍
茶艺里的茶道
茶艺里的茶道
对茶艺的理解
对茶艺的理解
怎么才可以成为一名合格的茶艺
怎么才可以成为一名合格的茶艺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普洱市政府 - 昆明茶叶行业协会 - 云南普洱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茗山一号 - 老茶工普洱茶 - 燕南茶坊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