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是以修行悟道为宗旨的饮茶艺术,是饮茶之道与饮茶修道的统一。茶道包括茶艺、茶礼、茶境、修道四个因素。所谓茶艺,是指备器、选水、取火、候汤、习茶的一套技艺;所谓茶礼,是指茶事活动中的礼仪、法则;所谓茶境,是指茶事活动中的场所、环境;所谓修道,是指通过茶事活动来怡情修性、体道悟道。
道:作为中国哲学的最高范畴,一般指宇宙法则与终极真理,事物运动的总体规律与万物的本质本源。道有儒家之道、道家之道、佛家之道,各家之道不尽一致。中国文化主流是儒、释、道三教互补至三教合一。一般的文人、士大夫往往兼修儒、释、道,即使道士、僧人也旁通三家。最具中国特色的佛家禅宗一派,便吸取了老庄、孔孟的一些思想,而宋元起禅门更是融通儒道,调合三教;宋明新儒学兼修道、佛思想,有“朱子道,陆子禅”之说。道家全真派王重阳竭力提倡三教合一,其诗云:“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
茶道中所修何道?因人而异。一般来说,茶道中所修之道为综合各家之道,修道的理想追求概括起来就是养生、怡情、修性、证道。证道是修道的理想结果,是茶道的终级追求,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证道则天人合一,即心即道。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茶艺是茶道的基础,是茶道的载体,是以茶为媒的礼仪,茶道的形成必然是在饮茶中普及。茶道是茶艺的灵魂,是茶性与人的精神层面相互交融相互升华而通往天人合一的过程,是自身的一种滤心养性方式或二三知己探虚立、参造化的精神升华。
间草木,自然为本。
茶作为一种大自然的植物,最早出现于《神农本草经》:‘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的相关记载,由此可见最初的茶是作为药用的。医者们在不断与茶接触的过程中发现了茶性生津止渴、扬清去浊、清心醒昏的功效与中医养生学说起到了辅助作用,并就茶性的温和程度普及于百姓日用当中。而赋茶于文化的始祖当属唐代茶圣陆羽,其《茶经》一书使茶事有了系列性程序,这就是茶文化的人化过程。文化是人与自然共同创造的产物,人化是人的主观意识去直接利用自然,包装自然;而化人是通过人的认识自我价值,并以这些价值理念通过相应的条件来改造与提升自身。也就是说这只是茶文化的第一步。第二步便是茶的化人即茶道精神的产生过程。
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的茶文《叶嘉传》充分的利用拟人化的手法,把释、道、儒三家的文化精髓提炼、集中于‘叶嘉(人与茶的结合)身上,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叶嘉。以人的口吻来叙述茶的性质与德行,“好游名山、风味恬淡、清白可爱与粉身碎骨以利众生”等等人茶互化的共述把茶性与人性完美的统一。道出了茶道精神与人的精神层面相互依存的原理,亦道出国人的兼容心与天人合一的和谐思想,时佛、时道、时儒或三者同时并存或可佛、可道、可儒。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