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茶艺文化 >

中国茶道文化与茶艺知识

时间:2023-08-15 17:03来源:妙趣茶叶 作者:未知浏览:
茶道是以修行悟道为宗旨的饮茶艺术,是饮茶之道与饮茶修道的统一。茶道包括茶艺、茶礼、茶境、修道四个因素。所谓茶艺,是指备器、选水、取火、候汤、习茶的一套技艺;所谓茶礼,是指茶事活动中的礼仪、法则;所谓茶境,是指茶事活动中的场所、环境;所谓修道,是指通过茶
普洱茶
 
  茶道是以修行悟道为宗旨的饮茶艺术,是饮茶之道与饮茶修道的统一。道包括茶艺茶礼、茶境、修道四个因素。所谓茶艺,是指备器、选水、取火、候汤、习茶的一套技艺;所谓茶礼,是指茶事活动中的礼仪、法则;所谓茶境,是指茶事活动中的场所、环境;所谓修道,是指通过茶事活动来怡情修性、体道悟道。
  道:作为中国哲学的最高范畴,一般指宇宙法则与终极真理,事物运动的总体规律与万物的本质本源。道有儒家之道、道家之道、佛家之道,各家之道不尽一致。中国文化主流是儒、释、道三教互补至三教合一。一般的文人、士大夫往往兼修儒、释、道,即使道士、僧人也旁通三家。最具中国特色的佛家禅宗一派,便吸取了老庄、孔孟的一些思想,而宋元起禅门更是融通儒道,调合三教;宋明新儒学兼修道、佛思想,有“朱子道,陆子禅”之说。道家全真派王重阳竭力提倡三教合一,其诗云:“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
  茶道中所修何道?因人而异。一般来说,茶道中所修之道为综合各家之道,修道的理想追求概括起来就是养生、怡情、修性、证道。证道是修道的理想结果,是茶道的终级追求,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证道则天人合一,即心即道。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茶艺是茶道的基础,是茶道的载体,是以茶为媒的礼仪,茶道的形成必然是在饮茶中普及。茶道是茶艺的灵魂,是茶性与人的精神层面相互交融相互升华而通往天人合一的过程,是自身的一种滤心养性方式或二三知己探虚立、参造化的精神升华。
  间草木,自然为本。
  茶作为一种大自然的植物,最早出现于《神农本草经》:‘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的相关记载,由此可见最初的茶是作为药用的。医者们在不断与茶接触的过程中发现了茶性生津止渴、扬清去浊、清心醒昏的功效与中医养生学说起到了辅助作用,并就茶性的温和程度普及于百姓日用当中。而赋茶于文化的始祖当属唐代茶圣陆羽,其《茶经》一书使茶事有了系列性程序,这就是茶文化的人化过程。文化是人与自然共同创造的产物,人化是人的主观意识去直接利用自然,包装自然;而化人是通过人的认识自我价值,并以这些价值理念通过相应的条件来改造与提升自身。也就是说这只是茶文化的第一步。第二步便是茶的化人即茶道精神的产生过程。
  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的茶文《叶嘉传》充分的利用拟人化的手法,把释、道、儒三家的文化精髓提炼、集中于‘叶嘉(人与茶的结合)身上,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叶嘉。以人的口吻来叙述茶的性质与德行,“好游名山、风味恬淡、清白可爱与粉身碎骨以利众生”等等人茶互化的共述把茶性与人性完美的统一。道出了茶道精神与人的精神层面相互依存的原理,亦道出国人的兼容心与天人合一的和谐思想,时佛、时道、时儒或三者同时并存或可佛、可道、可儒。
 
(责任编辑:茶小仙)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茶文化 普洱茶 普洱 功效 饮茶 茶道 茶艺 茶经 茶性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中国茶道之禅宗茶道
中国茶道之禅宗茶道
中国茶道“四谛”
中国茶道“四谛”
中国茶道礼节
中国茶道礼节
中国茶道含义
中国茶道含义
中国茶道义解
中国茶道义解
《中国茶道》——第一章
《中国茶道》——第一章
中国茶道起源与发展
中国茶道起源与发展
中国茶道之贵族茶道
中国茶道之贵族茶道
中国茶道与佛教
中国茶道与佛教
中国茶道概念
中国茶道概念
不可不知的中国茶道历史
不可不知的中国茶道历史
中国茶道对日本茶道发展的影响
中国茶道对日本茶道发展的影响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