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泡法萌芽于中唐,形成于明朝后期,盛行于清及民国时期。入清以后,源于福建武夷山的青茶(乌龙茶)逐渐发展,于是在壶泡法的基础上又产生了一种用小壶小杯冲泡品饮青茶的工夫茶法。民国以来,安溪、潮汕等地以盖碗代茶壶,形成变式工夫茶。传统的壶泡法基本上是清饮,不加佐料,但明人喜欢在壶中加花蕾与茶同泡。
撮泡法在明朝使用无盖的盏、瓯来泡茶,清代在宫廷和一起地方采用有盖和托的盖碗冲泡,便于保温、端接和品饮。现代又采用有柄有盖的茶杯冲泡,便于端接。当代多用敞口的玻璃杯来泡茶,透过杯子可观赏汤色、芽叶舒展的情形。撮泡法一人一杯,直接在杯中续水,颇适应现代人的生活特点,故在当代更流行。
在当代,以壶泡与撮泡及工夫茶为基础,加以变化,又产生一些新的变式泡茶法,如在传统工夫茶的基础上,发明闻香杯和茶海(公道杯)的台湾工夫茶,以及用盖碗代壶的台湾变式工夫茶。当代的泡茶法五彩缤纷,不一而足。
(责任编辑: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