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老茶客,对“春水秋香”一词并不陌生。春水秋香一词,指的是春季产的茶,滋味(水感)好,而秋季产的茶,以香气著称,香型丰富,气味高扬。春水秋香,是对春秋季节茶叶特色的总结。春茶与秋茶的特色,与季节密切关联。
在微风和煦的春季,各大茶产区气温低,空气湿度较大,光照温和,故而茶叶的持嫩性好,鲜叶含水量高,茶氨酸物质丰富,故而春茶拥有水质细腻,茶汤醇厚的特点。白茶、普洱茶、武夷岩茶、红茶均有此特色,春茶汤感细腻,醇厚顺滑。
秋茶,是什么?秋茶,顾名思义,就是秋季产的茶。但每个地区对秋茶的定义不一。
有的茶产区将七月中下旬之后采摘的茶,统称为秋茶。但七月中下旬正值夏季,将此时采摘的茶叶,划分到秋茶,并不科学。有的地区,将立秋作为夏茶与秋茶的划分,过了立秋一直到霜降结束,在此期间采摘的茶,统称为秋茶。还有的地方,将二十四节气立秋至白露之间采摘的茶,算作秋茶。
时间起始不一,但定义却不能变:在秋季里采摘的茶,才叫做秋茶。
虽然相比于春茶,秋茶缺乏丰富的营养物质供给,但经过了整个雨季的养精蓄锐,其内含物质仅次于春茶。由于气候因素,普洱秋茶内的芳香物质也保留的比春茶更好。 秋季气温下降,降水少,茶树生长活力下降,从而使物质积累增加,促使含氮化合物、芳香物质的形成。
秋天气候较为温和,天高气爽,日照长。在冷干的温度下,茶叶的采摘和制作过程中都能最大程度保持茶叶内质完好,茶叶内含水分少,更显香气。
事实上,秋茶除了香气高扬,茶汤亦独具个性——醇、香甜。在关于秋茶的滋味介绍中,以下说法最常见:
秋季气候条件介于春夏之间,茶树经春夏两季生长、采摘,新梢内含物质相对减少,叶色较黄,芽叶较瘦小,且大小不一,对夹叶多,叶张较薄、叶缘锯齿明显;内含物质含量少,滋味平和,水薄甘甜,香气较高。
显然,在普洱茶茶界,秋茶汤水的江湖地位并不高,甚至被划分到“水薄”的一类。
但普洱茶的秋茶,却拥有另一个杀手锏——香甜。相对较少的茶多酚与咖啡碱,减少了汤水里的苦味与涩味,让甜味更加突出。香气上的差别,仍旧是由当时的天气因素决定。
春季气温低,光照温和,湿度大,茶叶中的芳香物质能够大量保留,故而香气更加更丰富些。
秋茶(初秋、仲秋)气温比春季高,光照较为强烈,气候干燥,茶叶中的芳香物质经过高温的分解,香型变得更少,更集中,更成熟,故而香气会更加高扬、清冽。
秋茶,于普洱而言,后期存放香气上的留存和转化要更胜春茶,后期的蜜韵再存储得当的条件下,被完美的转化出来,很多茶友喜爱普洱茶里多变的香气。这些茶友储存秋茶,一来能转化出好香气,再者秋茶的性价比相对于春茶来说,要好很多。
(责任编辑:品茗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