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知识 > 普洱茶存储 >

把茶香留住的存茶方法与技巧有哪些?

时间:2020-04-13 14:33来源:普洱茶 作者:佚名浏览:
把茶香留住的存茶方法与技巧
茶叶吸湿及吸味性强,很容易吸附空气中水分及异味,若贮存方法稍有不当,就会在短时期内失去风味,而且愈是清发酵高清香的名贵茶叶,愈是难以保存。
 
通常叶在贮放一段时间后,香气、滋味、颜色会发生变化,原来的新叶消失,陈味渐露。因此,掌握叶的储存方法保证茶叶的品质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
 
一、茶叶储存的要点
 
引起茶叶劣变的主要因素有︰一、光线。二、温度。三、茶叶水分含量。四、大气湿度。五、氧气。六、微生物。七、异味污染。其中微生物引起的劣变受温度、水分、氧气等因子的限制,而异味污染则与贮存环境有关。
 
因此要防止茶叶劣变必须对光线、温度、水分及氧气加以控制,包装材料必须选用能遮光者,如金属罐、铝箔积层袋等,氧气的去除可采用真空或充氮包装,亦可使用脱氧剂。茶叶贮存方式依其贮存空间的温度不同可分为常温贮存和低温贮存两种。
 
因为茶叶的吸湿性颇强,无论采取何种贮存方式,贮存空间的相对湿度最好控制在50%以下,贮存期间茶叶水分含量须保持在5%以下。
 
影响茶叶变质、陈化的主要环境条件是温度、水分、氧气、光线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温度: 温度愈高、茶叶外观色泽越容易变褐色,低温冷藏(冻)可有效减缓茶叶变褐及陈化。
 
●水分: 茶叶中水分含量超过5%时会使茶叶品质加速劣变,使茶叶色泽变质。
 
●氧气: 引起茶叶劣变的各种物质之氧化作用,均与氧气之存在有关。
 
●光线: 光线照射对茶叶会产生不良的引响,光照会加速茶叶中各种化学反应之进行,叶绿素经光线照射易褪色。
 
二、茶叶的贮藏方法
 
一般家庭选购的茶叶多为罐装或散装茶,由于买回后不是一次泡完,所以就会遭遇到存储的问题,以下建议几种家庭常用的茶叶存储方法如下:
 
●塑料袋、铝箔袋贮存法: 最好选有封口且为装食品用之塑料袋,材料厚实一点、密度高的较好,不要用有味道或再制的塑料袋。装入茶后袋中空气应尽量挤出,如能用第二个塑料袋反向套上则更佳,以透明塑料袋装茶后不宜照射阳光。以铝箔袋装茶原理与塑料袋类同。
 
●金属罐贮存法: 可选用铁罐、不锈钢罐或质地密实的锡罐,如果是新买的罐子,或原先存放过其它物品留有味道的罐子,可先用少许茶末置于罐内,盖上盖子,上下左右摇晃轻擦罐壁后倒弃,以去除异味。市面上有贩售两层盖子的不锈钢茶罐,简便而实用,如能配合以清洁无味之塑料袋装茶后,再置入罐内盖上盖子,以胶带黏封盖口则更佳。装有茶叶的金属罐应置于阴凉处,不要放在阳光直设、有异味、潮湿、有热源的地方,如此,铁罐才不易生锈,亦可减缓茶叶陈化、劣变的速度。另锡罐材料致密,对防潮、防氧化、阻光、防异味有很好的效果。
 
●陶瓷坛储藏法: 选用干燥无异味,密闭的陶瓷坛一个,用牛皮纸把茶叶包好,分置于坛的四周,中间嵌放石灰袋一只,上面再放茶叶包,装满坛后,用棉花包盖紧。石灰隔1-2个月更换一次。这种方法利用生石灰的吸湿性能,使茶叶不受潮,效果较好。
 
茶叶其实也是食品之一,除了发酵茶普洱,其他茶叶都具有保质期。根据茶叶品种、生长条件等的不同,保质期也不尽相同。如果保存不当,如受潮引起含水量超标,茶叶可能会提前过期。
 
而判断茶叶是否过期,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鉴别:看是不是发霉或出现陈味;绿茶是不是变红,汤色变暗;茶叶滋味的浓度、鲜爽度是否下降等。存放的好的茶叶通常在存放一段时间后,香气、汤色、滋味、颜色会发生变化,原来的新茶味消失,陈味渐露。
(责任编辑:大润大品)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茶叶储存 发酵茶 普洱 茶叶 茶罐 发酵 茶味 存储 贮藏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青茶香味类型
青茶香味类型
细数红军长征路上的茗茶 昔日
细数红军长征路上的茗茶 昔日
八宝茶香鸭
八宝茶香鸭
解密白茶香气
解密白茶香气
“十艺济南、泉韵茶香”广友茶
“十艺济南、泉韵茶香”广友茶
普洱茶香鸡块
普洱茶香鸡块
茶香鲫鱼
茶香鲫鱼
论茶香谈茶趣
论茶香谈茶趣
如茶香的人生味道
如茶香的人生味道
茶香不怕路远途 不可替代的易
茶香不怕路远途 不可替代的易
茶香浅淡 静澈芬芳
茶香浅淡 静澈芬芳
茶香溢及处皆是趣人
茶香溢及处皆是趣人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