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友们在面对传统经典香港仓的问题时,往往会分成两个截然不同的态度:喜欢的茶友津津乐道于香港仓中品质非凡的精品,例如现在一千多万一件的八八青饼等等;不喜欢的茶友把香港仓称为湿仓,一票否决,喜欢的茶友则坚持认为香港仓才是真正的普洱茶,双方各执一词,看起来也各有各的道理。
到底香港仓和湿仓实际上有什么不同呢?
今天的推文,就来仔细地聊一下这个问题。
香港仓
香港仓的由来:
在外销的过程中,香港相当于一个中转站,茶叶储存是一个关键问题,在那里建立合适的仓储条件自然就成为一件再重要不过的事了。
当时仓储在香港的很多是普洱生茶,我们知道,生茶在新茶时期苦涩味是比较重的,短时间内很难外销。当时有些香港商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去广东学习了潮水发酵技术(渥堆发酵技术的前身),受到启发,想到了一种快速让茶叶转化的方法,而这演变成了后来的香港仓。
他们具体怎么操作呢?
① 去掉包装纸,将茶饼成筒成堆放置在仓库。
② 茶架子之间的空隙处堆上低价粗老散茶(约1米厚),仓储时往这些低价粗老的散茶喷水。注意:港仓里堆积排列在两侧茶架上的茶饼、茶砖、沱茶等并没有直接接触到水分,真正进行潮水发酵的是架子中间的粗老散茶。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让这些散茶受潮并且温度升高之后发生湿热反应,形成适合发酵的菌群,转化加快,也带动仓储里的茶快速转变。
③ 茶叶出仓时再将包装纸包上,或者换上了印有茶行标志的包装纸。
这种仓储方式很有利于茶叶的转化。
其一,由于香港寸土寸金,这些仓库空间都不大,在不大且密闭的仓库里放足够多的茶,既能避光避异味,还能避免强对流,使得优势菌群得以保持一致;其二,香港是一个海边城市,温湿度常年比较高,仓库的温湿度也就有了保证。两个条件共同保证了茶叶的转化速度
这种仓储方式会让茶叶发霉吗?
据一些普洱界的老前辈介绍,香港非常注意食品安全,如果出仓的普洱茶没有通过食检局的检测,发生了霉变等,是不会用于销售的。
另外,当时的普洱茶除了香港自销,还会外销到日本、法国等地,这些地方当时也有食品安全检测,如果仓储过程中茶叶产生了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之后也不会有80年代的海外普洱热潮了。
所以小编相信,真正意义上的港仓茶,只是一种因地制宜的仓储方式,在控制得当的情况下,是完全没问题的。可惜的是,后来香港房地产大爆发,那些仓库几乎荡然无存,当年的茶商们也都渐渐老去,我们现在已经喝不到很经典的港仓茶了。
湿仓茶
湿仓是指以人为对仓库进行增湿、增温,改变自然仓储条件,让茶品快速陈化,最后达到消除苦涩味,做成类似老茶滋味的仓储方式。
我们知道,一款普洱生茶陈放到老茶的阶段,苦涩味会明显降低。这是因为普洱茶中多酚类物质在陈放过程中发生了氧化、降解和聚合等化学反应。有关研究表明,自然贮藏10年的普洱散茶,茶多酚减少到只有13.94%,贮藏20年的普洱散茶,茶多酚会减少更多,最后仅为8.98%,苦涩味大大减弱,而这苦涩味还会被茶叶转化出来的单糖类物质覆盖,所以我们喝老生茶的时候,会感觉更适口。
但湿仓茶的口感并不完全等于老茶。在一个高温、高湿、不通风的仓储环境中,湿仓茶会产生霉味、泥土味等令人难以接受的味道。
因此在出仓后,商家会让茶品经历一个“退仓”的过程,做法是将茶品放置于高温、低湿、通风的环境下,消除大部分令人不愉快的味道,但湿仓茶不管怎么退仓,永远都有一股仓味。
为什么会出现湿仓茶呢?
· 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普洱茶出口热度变得很高,但香港地方小,渐渐支撑不起庞大的需求。由于广东气候和香港气候差别不大,有些商人便开始在广东建仓。
· 为了学习香港仓的理念,有人提出把普洱茶存储在防空洞里,认为防空洞是一个天然的发酵池,里面的湿度和温度都很高,能让普洱茶快速氧化,短时间存放就可以达到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的转化效果。
· 第一批送到防空洞存放的普洱出仓后,奇迹般地得到了香港买家的一致好评。从那以后,防空洞就变成了仓储普洱茶的宝地。但欲速则不达,这种储存方式慢慢演变成了后来的湿仓茶。
· 更有很多不法商家利用普洱茶老茶的市场紧缺性,用湿仓茶冒充老茶,以次充好来牟取暴利。
湿仓茶应该怎么辨识?
①干茶表面没有油光,会出现白霜、黄点、绿霉等等。
②茶菁条索模糊、没有光泽。
③茶饼不紧实,中心坚硬而边缘散落。
④茶饼更容易被茶虫咬噬,有虫屎或白色丝状黏液痕迹,虽然干仓存放也会有虫洞的情况,但两种虫洞是不一样的。
⑤外包装纸和内飞有茶渍。因为有些湿仓茶简单喷水加湿就了事了,茶饼棉纸会有明显水印。
⑥汤色较深、偏黑、不清亮。
⑦口感闷钝、不清爽、有杂味。
⑧叶底色杂、不均,容易出现黑硬碳化。
湿仓仓储的人为二次发酵是违逆茶叶自然生长规律的,过程中会导致菌群野蛮生长,甚至产生一些对人体不利的菌落,对人体无益,所以提醒茶友,只要是湿仓茶,无论湿仓程度如何,最好都不要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