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东莞市茶文化促进会统计数据显示,东莞的茶庄、茶店以及茶馆,已经超过1万家;几乎每个中心镇都有专业的茶叶市场;茶叶收藏爱好者接近10万人,品饮人数超过150万;而更为惊人的则是藏茶量已经超过40万吨,如果按照现有人口统计,可供东莞人喝上80年。
采摘下来的叶片是普洱茶的另一种生命形态,萎凋、杀青、揉捻、晒干、发酵、压制等制茶工艺,虽然表现为人的主观行为,却是基于人类通过长期实践对这种特定的生命形态不断深化的理解,就此而言,传统制茶工艺流程是适宜于普洱茶青的生存环境。
对于普洱茶来说,陈化是一个最为漫长的生命旅程,通常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它们的环境需求是不断变化的,营造适宜于普洱茶陈化的动态环境,正视普洱茶仓储是关键所在,陈化环境的固然需要人工营造,但是前提是尊重特定阶段的生命规律,而不是将人的主观意志强加给茶,在东莞干仓陈储的普洱茶就自然成了人们热议和关注的对象。
东莞茶仓发展时间轴
谈到普洱茶陈化,这里不得不说的是东莞的茶仓。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2000年:伴随着大量台资企业到东莞投资,台湾人喜欢喝普洱茶,收藏普洱茶的风气也传到了东莞,拉开了全国收藏普洱茶的序幕。当时民间藏茶的量其实很小,很多人藏茶只是对普洱茶的滋味及后陈化产生了兴趣,仅限于个人爱好。
2000~2007年:藏茶开始成为一种目的明确的投资行为。2004年后,藏茶之风日盛。当时普洱茶紧随房地产和股票市场,从2006年初一路猛涨,直至2007年夏末普洱茶市场崩盘。
2008年~今:东莞的收藏者和经营者开始理性地对待普洱茶投资,普洱茶并没有淡出人们的视线,反而,有些先知先觉的茶商,从2008年开始重视品质,进行品牌化运营,普洱市场在看似萧条的表面,孕育着更大的生机。东莞民间涌现出天得茶业、双陈普洱、昌兴存茶等一批大型专业茶仓,以及众多茶庄仓、家庭仓,在业界确立了“藏茶之都”地位。
十年风云突变,一饼饼普洱茶在后续转化中价值亦深度发酵,传导到价格层面,则上演了一场又一场财富神话。“藏茶之都”的背后,是民间资本的角力。如今,政府层面正在力推“东莞仓”的标准化建设,目的就是要让东莞的茶产业走上康庄大道。
#普洱茶 #罗夏经常说到的专业仓, 到底是怎么样的,不仅仅是温湿度管理,需要现代化仓储+专业化的仓储管理+定期普洱茶陈化效果审评。
十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在东莞良好的环境和科学规范管理下,普洱熟茶经3年以上生态仓储后,陈韵初显,汤色鲜亮,汤质粘稠适度,虽仍略显苦涩,但总体口感顺滑甜柔;普洱生茶经6年以上生态仓储后,茶性转温,苦涩协调,甘甜初显,口感润泽,饮后齿颊留香。这些口感特征应该作为界定优质普洱茶的基础。
东莞仓储的普洱茶,是作为另一种生命形式存在的,在这里,通过科学管理,合理的温湿度,产生均衡的微生物菌群,现代化高科技术进行理化分析保障茶叶陈储过程的健康安全。使在这珍藏的每一饼普洱茶中蕴含了无穷的日月精华。
(责任编辑:大润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