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顶大雪山,脚踏澜沧江”是邦东乡的真实写照。被誉为“滇西南绿珠”的大雪山自然保护区,最高海拔3429.6米,最低海拔750米。境内巍然独秀的山岳云浓雾密,溪流纵横,森林覆盖率62.5%。这里方圆十几个村寨的傣族和彝族、布朗族世代以种茶为生,至今那令人称奇的古茶园仍生机盎然。
茶山内古老的茶树基围有110厘米,多数在80-90厘米。茶园一直保持着完整的纯天然生态环境。茶叶的采摘和加工仍采用传统的以晒青茶用甑子蒸软后,再用新布包捏成团凉干而成的手工工艺,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来到昔归村的忙麓山古茶园,完全置身于一个奇妙的自然奇境,大山与村落,古茶与房舍,森林与人似乎融合为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处处是树,处处有茶,人与树为邻,人与茶为伴,相依相随同渡岁月风雨。据史料记载,公元前1066年,临沧最早的人类濮人就开始种茶。临沧是世界大叶茶种的原生地,早在大叶茶驯化种植之前就有大量的野生茶。邦东大雪山古茶成林成片。当地在驯化栽培野生茶的同时,于清雍正年间由邦东一带生意人引进景谷普洱茶在当地种植。
民国年间,茶树成活千万,年收茶叶万余驮,远销保山、大理、昆明、西藏以及缅甸腊戌等地,特别是西藏,茶运频繁,每次驮运千余驮。清末民初的《缅宁县志》载:“茶叶行经云县、蒙化至下关、西藏。茶叶市场以县城江西会馆门前广场为最大,三月春茶上市,万商云集、人山人海,万头攒动,摩肩接踵,市场极为繁荣。”邦东茶山,每一棵苍天的古木,每一棵古老的茶树。无不渗透着大山的血液,先民们栽种了古茶,古茶滋养了人。生活在这里的傣族、彝族、拉祜人世世代代都依托着大山繁衍生息,相依相伴,相濡以沫,以茶为伴,以茶待客,纵情欢歌,创造了魅力无穷的茶文化风情。
昔归村的古茶园,由于生长年代久远,茶树都老态龙钟,奇形怪状,似卧龙,似飞禽展翅。既易攀援采摘,又有观赏性。每一株古茶树无不显示着一种饱经风霜的姿态。《临沧县志》中对昔归茶记述:“较名贵的初制青茶是忙六茶和晓光山茶,忙六茶产于邦东忙六村,茶水的浓度高,清澈,经久耐泡,饮后爽口回味”,“色味俱佳,超过其他产茶区”。邦东昔归茶驯化的大叶茶被列为全国大叶良种茶之一。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