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孟连娜允古镇十月底的天气,早晚稍凉中午依然炎热,不伞不帽不遮不挡,轻易不敢走进阳光下。海拔1600米左右的娜允红珍庄园,气候却相当舒适,上坡下坎一通游走,不汗不虚,坐下来闲谈喝茶,也不感觉冷落,收放自如动静随意。即便中午,太阳瞪大眼睛直视茶园,也不会感觉太热。庄园午间待客简餐,多半就近在茶园中抓上一只两只土鸡,宰杀后炖上一锅鸡肉鸡汤,炒上一盘鸡杂,再加一点蔬菜补充平衡下。这等看似简单其实不凡的饭菜,最合我意,吃肉喝汤间顺便消灭掉的米饭,分量已经翻倍于平时。
而这一切,全赖克珠尼克山的恩赐。克珠尼克是拉祜语,“高山”的意思,佤语的意思更直白为“吹风山”,山以北受大平洋气流控制,山以南是印度洋季风的势力范围。克珠尼克最高处的海拔,连当地有些见识的人,也说不大清楚,有的说2400米,还有的说2200米。但不管究竟多少,这座山的主峰,以及数个向北延伸树木密集几乎无法进入的峰峦,把整个娜允红珍庄园揽入怀抱,像一部巨大的温控系统和空气加湿系统,毫不吝啬不知疲倦不分昼夜地运作着。克珠尼克主峰,显然是这一区域的视觉中心,云雾总是从那里吐露出来,风经常从那里滑落下来。十月底的早晨,就连阳光,也首先从主峰一侧,探出头来观察一番,然后铺满整片山林茶园,整个世界立刻一派灿烂。
娜允红珍庄园与孟连娜允古镇之间,直线距离不足20公里,从娜允古镇出发,沿孟连—勐啊公路,西偏南行进约12公里多一点13公路不到,左拐弯进入一条搪石路路面和砂石路路面交替出现的山区公路,南向曲折行驶约15公里,便进入庄园地界。这一片土地山林,属于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勐马镇帕亮村蚌白地界。蚌白共有三个自然村寨即三个村民小组,佤族、拉祜族、彝族和哈尼族杂居,有劳动力的村民,均围绕娜允红珍庄园即娜允红珍茶业有限公司的茶园、咖啡园、石斛园劳作作为生计,整体收入水平相当不错,一些来自富裕坝区的亲朋好友,造访蚌白后感叹道:现在不能小看了山头人。
赖庄园所产大叶种工夫红茶“娜允红珍”为生,蚌白一队、二队、三队,三个自然村寨的各族村民,往往自称所在村寨为红珍一队、二队、三队。庄园与茶农的关系维系,基本情况是这样的:庄园开垦出茶园、种上茶叶,再把茶园承包给茶农管理,庄园收购鲜叶加工;茶农与茶农之间,可以相互转包茶园;茶农主要投入茶园劳力,肥料等主要生产投入由庄园负责。与庄园生产厂区隔茶园南北相望的红珍一队,是个佤族聚居村,目前已经盖起了不少新房。村民艾红(音)约50多岁,大家公认她非常善于内外操持,她家一共5人,2女1男3个子女,承包庄园6亩多茶园,家里近年新购一辆东风货车、一辆农夫车、两辆摩托,分别用于生产和生活。
天气晴好的话,目前从庄园骑摩托车到县城娜允古镇,也就40多分钟50分钟不到。艾片(音)刚刚从县城采购回来,就被我堵在路边“盘问”一通。艾片肤色非常特别,异于常人的黑,我感觉他不太像当地人。果然就是这样,艾片居然说不清自己准确的出生时间,他说1958年他父母离开蚌白到缅甸南夺去谋生,在缅甸生下他,他肤色深黑,可能与从小在缅甸坝区生活有关。1983年,父母带着他重新回到蚌白定居。从外貌和他的叙述判断,艾片顶多算个70中,可他的两个女儿,其中一个已经招了个拉祜族上门女婿成家。艾片承包了6亩茶园,另外还包了15亩咖啡园,每年11月底12月初,就是咖啡采摘季,为此他专门购买了一辆农用车。
收入不错,人心就安稳下来,外出打工的,多年前已经早早回家,安心务茶。就连“外面的人”,也愿意进来,成为“山头人”。各民族间通婚的现象,在这一带比较普遍,比如来自湖南怀化的汉族挖机手小杨,就娶了位来自二队在庄园厂部上班拉祜族姑娘,就此定居下来;来自缅甸的汉族姑娘杨芳(音),嫁给了三队的一位哈尼族伙子,变身为采茶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