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后发酵之涵义"第一篇"
1、炒青、蒸青、烘青的蛋白质和淀粉在长时间高温下已经熟化变性,就像米已经炒熟、煮熟,这样熟化变性后的蛋白质和淀粉主要转化途径就是陈化和腐化,时间长了必然变质,所以国家规定绿茶的保质期为18个月。乌龙茶也经过了高温定型,所以,一般来讲,绿茶和乌龙茶新茶好喝。
3、炒青、蒸青、烘青和乌龙茶由于高温制程,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等茶叶自身含有的生物酶被凝固钝化不会参与发酵。
总之,由于高温制程,炒青、蒸青、烘青和乌龙茶不会后发酵,而且熟化后蛋白质和淀粉会陈化和腐化,所以要新鲜饮用。
晒青后发酵的根本原因在于:
1、由于低温制程,大部分蛋白质、纤维素和淀粉未熟化。未熟化的蛋白质在酶作用下水解成氨基酸,茶汤鲜甜味增加;未熟化的纤维素会分解成葡萄糖、半乳糖和阿拉伯糖,茶汤甜味增加,层次感增加;未熟化的淀粉会在酶的作用下水解成蔗糖和还原糖,茶汤甜味增加。
2、由于低温制程,茶叶表面的微生物种群有一定残留,并且参与后发酵。
3、由于低温制程,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等茶叶自身含有的生物酶的活性部分保留参与后发酵,一部分由微生物(主要是黑曲菌、酵母菌、根霉、毛霉)产生的外源酶也参与后发酵。
总之,普洱晒青的后发酵过程是酶促氧化、非酶促氧化、湿热作用和微生物作用进行的后发酵过程。它需要一定的水分,水是重要的反应物,但不希望霉菌,特别是灰绿曲美和黄曲霉的生长,所以湿度不能太大。它需要一定的温度,但不能超过蛋白质、纤维素和淀粉变性的温度。
普洱生茶后发酵的关键是,控制灰绿曲霉和黄曲霉等有害微生物的繁殖,促进黑曲霉、根霉、毛霉,酵母菌等有益微生物的生长,促进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等茶叶自身含有的生物酶的活性恢复,促进蛋白质、纤维素和淀粉的水解(如不水解,蛋白质和淀粉变质后会有难闻难喝的味道),适当非酶促氧化(一般氧化)。
普洱茶的丰富性来源于后发酵方式的多样化,是酶促氧化、非酶促氧化、湿热作用和微生物共同作用的结果。
普洱茶后发酵过程中,有一部分微生物是厌氧菌,需要在缺氧或氧气稀少的情况下才会起作用。散茶不压饼,时间长了,非酶促氧化(自然氧化)过度,会导致茶味变淡,茶气减弱。而且,因为没有经过厌氧菌发酵,茶味的丰富性不如饼茶。
普洱茶在一定时间内越陈越香:
二、与云南澜沧江流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有关:
1、适宜茶叶生长的红壤。
2、茫茫原始森林包围下的自然生态环境。
3、高海拔、低纬度导致的日夜温差大,年均温差小,有利于糖分的积累,糖类是形成其他化合物的关键,所以澜沧江流域生长的云南大叶种,包括原生中小叶种,茶多酚、儿茶素和水浸出物较其他种高,内质丰富,有利于后发酵。
三、与简单原始的晒青工艺有关:
1、低温制程使大部分蛋白质、纤维素和淀粉未熟化,有利于酶促水解。
2、良好的自然环境有利于茶叶表面微生物种类的多样化,低温制程使微生物种群部分得以保留。
3、良好的自然环境有利于环境微生物的自然接种,低温制程使微生物种群部分得以保留。
4、晒青干燥过程保留了茶叶的“活性”。
四、与传统的蒸压成型工艺有关:
1、短暂的蒸软过程,提供了微生物生长所需水分,唤醒了生物酶的活性。
2、压制成饼,使得厌氧微生物参与后发酵,同时避免过度自然氧化。传统石磨饼,不紧不松,当需氧微生物发酵到一定程度,茶饼内部会缺氧,厌氧微生物开始发酵,发酵一段时间后,氧气又进入茶饼内部,需氧微生物又开始发酵,交替循环。传统普洱茶的后发酵过程原理复杂,但是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的,实际只用注意一下温湿度就可以了。有的地方天然就是普洱茶后发酵的大茶仓,只用避光隔异味就行了。常年太干太湿的地方就要注意一下。
我曾经拿龙井、安溪铁观音、烘青、蒸酶、普洱晒青做过试验:每天用雾化器润湿茶叶表面,然后风干。即使在所有茶叶都不发霉的情况下。经过三个月,龙井、安溪铁观音、烘青、蒸酶都会有蛋白质腐化的味道,而普洱纯晒青会轻微发酵,味道略好于前。普洱晒青(进过烘房的)会有轻微蛋白质腐化的味道,也会轻微发酵,烘的时间越久蛋白质腐化的味道越明显,发酵越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