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生产 > 普洱茶发酵 >

发酵度的概念适合煎牛排,但真的不适合发熟茶呀!

时间:2019-12-30 10:33来源:茶叶进化论 作者:茶叶进化论李扬浏览:
发酵度的概念适合煎牛排,但真的不适合发熟茶呀!
  喝熟茶的时候,经常有人问到「这个熟茶发酵到了几成熟?」
 
  你不知道,就去问别人,但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
 
  答案之所以不同,源于对于发酵度不同的理解。
 
  1、几种常见的发酵度理解方式
 
  以下方法都是一个参考,不必过于当真。
 
  看颜色是给你一个相对准确的相对错误答案;
 
  测茶多酚含量和算时间,是给你一个可度量的精确错误答案;
 
  看醇厚度是给你一个相对模糊的相对准确方向。
 
  看颜色
 
  大部分人是根据叶底颜色来判断发酵度:一般叶底会有三种颜色,红色为主,绿色和黑褐色夹杂,也就是我们说的三色底。
 
  三色底
 
  红色为主,夹杂一点青绿色的,习惯上称其为七成熟或八成熟;整体泛青,部分呈红色,习惯称为四成熟或五成熟。绿色越多,发酵度就越低,红色、黑褐色的越多,发酵度就越高。
 
  按照这种分类法,早期的熟发酵度一般在五六成,晚期的熟发酵度渐渐变成七八成。(总体而言,早期、晚期的界限约在2006年前后。)
 
  测茶多酚
 
  更微观的方法:看茶多酚。
 
  茶多酚会在发酵过程中不断被氧化,形成茶色素,这是叶底色泽和茶汤颜色形成的本质。
 
  在发酵过程中检测茶多酚含量,会发现茶多酚逐渐被氧化减少。通过检测还剩下多少茶多酚没有被氧化,就可以衡量茶叶的发酵度。
 
  送去检测,就会得到茶多酚含量
 
  看时间
 
  还有一种按图索骥的方式:看时间。
 
  熟茶发酵约需要四十五天,其中前期的剧烈发酵约需要三十天。按照时间的比例来算,发了十五天,可以叫五成熟。发了二十七天,就叫九成熟。
 
  不难找出这种观点的漏洞,但不妨碍其成一家之言。
 
  看醇厚度
 
  发酵的目的就是要把茶叶发出醇厚感。
 
  当茶出现醇厚感了,就叫适度;当茶没有发出醇厚感,就叫发酵不足;当醇厚感呈现消减状态,那就是发过了。
 
  通过醇厚感来衡量茶叶的发酵度,也是常用的方式。
 
  2、这些描述发酵度的方式有什么用?
 
  以上几种方式各有特点,市场上最常用来看发酵度的方式是看叶底。这也是大部分喝茶的人,包括大部分翻堆工人会采用的方式。
 
  然而,只看叶底颜色来判断发酵度是相对片面的。
 
  茶叶品质的形成跟叶底色泽并没有直接关系。
 
  有些熟茶,叶底还很绿,但醇厚度表现到位,已具备熟茶品质,而有些茶,叶底发黑了还是没有出现熟茶该有的品质。
 
  熟茶发酵的本质是通过有益微生物的生长,不断分解本来不溶于水的物质,使其生成溶于水的多糖,同时不断氧化具有刺激性的儿茶素,最终形成熟茶该有的醇厚。
 
  微生物种类如果长得不对,只会不断促进茶色素的形成,而不会产生更多的多糖,达不到熟茶该有的醇厚。
 
  因此,只看叶底,并不能得到跟发酵品质相关的信息。
 
  测茶多酚的方法其实是看叶底颜色的精确数据版,同样不能得到跟发酵品质直接相关的信息。
 
  算时间的方式显然是武断的,有的茶发了四十天,但发酵的环境不符合有效微生物的生长,就转化不出醇厚度,叶底也可能是绿的;有些茶只发酵了十几天,但可能叶底全都黑了。
 
  发酵过程中,时间只是一个因素。茶叶的特性、发酵环境、微生物结构等等因素同样影响着最终结果。
 
  这几种方式都不尽然,相比之下看醇厚度的方法虽然不够精确,但至少做到了直指品质。
 
  3、应该如何看待发酵度这个概念
 
  发酵度是一种市场的常用概念。我们可以通过这个概念,与其他人交流,但是希望通过这个概念来准确把握茶叶的品质,并不是一个太好的衡量方式。
 
  一个熟茶的发酵度,主要是指「到不到位」的问题。
 
  发酵熟茶,很多人喜欢理解成煎牛排,可以选择煎个几成熟。这个比喻并不恰当,用煮米饭来比喻更贴切一些。
 
  米饭没有煮成几成熟的说法,一定要把它煮熟、煮透,夹生就不好吃了。
 
  熟茶发酵往往出现几种情况:
 
  第一种,发到位了,发透了,这是理想情况;
 
  第二种,没熟透,没到位,这种状态的茶,喝着会觉得生;
 
  第三种,发过了,衰退了;
 
  第四种,就像米饭都煮焦了但里面还夹生,说明操控不到位。熟茶当中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喝起来,滋味已成消减状态,但是仍然有发不透的感觉。
 
  发酵有几成熟,这个概念在特定语境下有一些参考意义,但和品质关系不大。
 
  几成熟,这个概念适合煎牛排,但是真的不适合发熟茶呀!
(责任编辑:大润大品)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发酵熟茶 茶多酚 儿茶素 喝茶 茶叶 熟茶 发酵 转化 叶底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大益普洱熟茶收藏后有品质变化
大益普洱熟茶收藏后有品质变化
被忽略的普洱茶熟茶
被忽略的普洱茶熟茶
熟茶的稳定性
熟茶的稳定性
普洱茶熟茶之等级好坏怎样区分
普洱茶熟茶之等级好坏怎样区分
普洱茶生茶和熟茶哪个价位高?
普洱茶生茶和熟茶哪个价位高?
关于普洱熟茶的几个问题
关于普洱熟茶的几个问题
新手学普洱先喝熟茶
新手学普洱先喝熟茶
关于熟茶的发酵程度
关于熟茶的发酵程度
熟茶做投资合适吗?
熟茶做投资合适吗?
喝一泡2014中茶7581(熟茶)
喝一泡2014中茶7581(熟茶)
浅说熟茶
浅说熟茶
2014年9月18日普洱茶免费茶样
2014年9月18日普洱茶免费茶样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