渥堆是普洱熟茶的制作过程中的独特工艺,也是决定熟茶品质的关键点。熟茶的颜色褐红,有光泽,滋味醇和,具有独特的陈香。熟茶正式出现是1973年,1975年云南人才跟广东人学会了渥堆技术。采用渥堆发酵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普洱茶自然后发酵时间过长(往往十几数十年)的问题,用渥堆的方法达到快速陈化普洱茶的目的。“渥堆”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水热化学反应的过程,其间同时进行着厌氧发酵和耗氧发酵。熟茶发酵的本质是一种有它自身带有的酶在适于的条件下催化有益菌种快速繁衍而产生的一种极复杂的酶促生物化学反应。这个反应所需要的酶和菌种以及物质基础,都是晒青毛茶本身就具备的。
看过熟茶发酵的人都说熟茶发酵过程不文明不卫生,这是对熟茶发酵的不理解。熟茶的渥堆发酵很安全,菌群在渥堆过程中,是闭合回路,外界的有害菌是无法生存的,和所有的发酵食品一样,熟茶的发酵的卫生是靠菌种的抑制来实现的。当发酵正常进行时,有益菌群在会在酶的催化下,比其它菌种超过千百倍的速度繁衍,只要保证了酶的活性,有益菌群会快速控制茶堆中所有的资源,其它菌种会被“饿死”。台湾有位女教授做过在发酵茶堆里面接种黄曲霉菌的试验,结果种不活。要是发酵不能正常进行,茶叶产生的杂味、怪味很容易通过感官审评被发现,如同腐烂了树叶,不用什么专业知识就能察觉出来。所以只要是香气醇正的熟茶,尽可放心品饮——如同食用其它发酵食品一样的安全。
一.养地
新的发酵房会有新地面的异味,不能马上拿来发酵用,否则可能会影响发酵茶的品质。在发酵前首先要养地,根据场地的大小,准备数量不等的熟茶灰。按0.5~1cm平铺在地面上,然后浇水,要求浇透,但不能积水。每隔2~3天再复浇一次,复浇只是稍微洒少量的水,不让表层出现干的现象。养地以春冬天7天为好,夏季3~5天为好。还要看地面吸收茶汁的情况来决定养地的时间。一看地面的颜色,新的水泥地面以变黑为好。二闻茶灰的味道,挑起茶灰闻一下要没有茶味,只有水泥沙浆的味道为好;地养好后,清除茶灰,一定要用水把地面冲洗干净,以防养地的茶灰影响发酵茶叶的品质,等地面干透后就可下堆发酵了。
二.工具
发酵需要的工具分别是:
发酵盖布:帆布或用编织袋打成。尺寸根据发酵房大小定做。
钉耙:需要二齿,三齿,四齿各数把。二齿,三齿主要用于解块时挖堆,需要定做,材料也要用钢筋打出。一般规格二齿18*25cm,三齿20*25cm,在第一天发水时使用。
铝板铲:一般用0.5cm的铝板剪裁成50*50cm或者40*40cm。裁好铝板后还得在前端加一块10cm宽的类似钢板的东西,发酵师称之为带机片。连接处用铁铆钉铆好,一般为六颗。
水管:内径在2~3cm左右的皮管。新皮管通常都有很重的味道,需要在发酵前长时间用水冲洗,以减少水管自身的味道。
加压泵:这个可根据实际情况购买,如发酵时水压过小就可派上用场。
解块机:发酵解块之必备工具。
小铁铲和大铁铲:小铲用在发酵和解块后理边时,大铲用于起堆。
三角支架:70(高)*50cm口径用于起堆装袋用。
温度计和温湿度计:前者用来测堆温,后者用来测发酵房温度。
三.下水
四.堆高和堆温控制
前面27天堆高以60公分为宜,堆温最低要求在55度以上最高在65度以下,最好能保持62度的恒温。堆子的温度可以通过盖布和翻堆进行调节,根据我本人的生产实践只需用盖布围住堆子边沿堆面无需盖布,一般在第13天开始翻第一次堆,第21天开始翻第二次堆,第28天开始第三次翻堆,第三次翻堆后的堆高最高不能超过40厘米,并把所有的盖布拿掉,以便堆温能控制在55度以内。前27天堆子的水热化学反应是最激烈的,不盖布能使堆子随着反应的进行快速的蒸发水分和去除酸杂味。第三次翻堆后茶叶已基本具备熟茶的特征,随着水分的不断降低温度也逐渐降低,至35天堆子温度下降到40度以内时即可开沟。开沟3天后茶叶手感不热即可进行捂堆养茶,一般养茶7天即可装袋。养茶可以使熟茶增加香气和色泽,是发酵后期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