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普洱茶市场整体相比10年前更加规范,规模也更加庞大,但随之而来的竞争也更加激烈。10年前年收入超过1000万的茶企聊聊无几,10年后的今天年收入过亿的茶企比比皆是。但相比10年前,普洱茶市场赚钱变难了,原因就在于当前所有的生产商都陷入了坚持传统与开拓创新的困局。
越陈越香是普洱茶的核心属性,一款新的产品在没有经过时间检验的情况下是很难与同类老茶相提并论。这也是为什么像7542这样的产品拥有如此长的生命力,但是坚持传统也意味着慢性死亡,原因很简单:新产品只是在短期内无法证明可以超越老产品,但并不代表普洱茶的工艺已经到达极致。所有的生产商都很纠结:创新还是不创新?
创新不是做一些样板去观察其品质的变化,因为现代普洱茶市场的节奏已经明显加快。如果靠时间去证明一款茶的优劣,等到出结果的时候花儿都谢了。创新需要勇气,成功了一本万利,失败了惨淡收场。创新不应该是突发奇想,而应是有规律可循。在提高产品质量,升级产品工艺的基础上去拓展这样最为稳妥。
事实上我们也能看到这样的例子:以润元昌的春茶发酵来说,是近3年市场最为成功的创新。春茶发酵是对熟茶品质的提升,又是对市场需求的摸底。喝熟茶的人也会对好的熟茶有追求,正是这种追求使得春茶发酵熟茶取得成功。
经销商,即是市场的强势群体又是市场的弱势群体。如果生产商的产品供不应求,那么经销商就是弱势群体。如果生产商完全依赖于经销商,那么经销商就是强势群体。强与弱是相对,在普洱茶市场当中从来没有一个茶企能够做到产品完全供不应求,倘若有,那比开印钞厂还要赚钱。所以经销商总是要面对选品牌,选产品的纠结。
普洱茶市场并不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市场,生产商的包容性非常有限。作为一名经销商,他要做的往往都是单选题:要么选择茶企A,要么选择茶企B,只因为A与B是竞争关系。
普洱茶市场总是极为有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某一阶段茶企A的产品好卖,在某一阶段茶企B的产品好卖。所以很多时候普洱茶市场有点像战场,互相拉人头,互相挤兑。而这样的事情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继续存在。
生产商与经销商就像一对欢喜冤家,时而一分为二,时而合二为一。现在的确需要一套新的规则来改变这样的局面,硝烟弥漫,内耗严重,对普洱茶市场的发展未必是一件好事。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