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的三六九等只能以原料加以区分,虽说现在工艺在逐步提高,普洱茶的加工环境也在慢慢改善。但至少在未来10年内,还不会出现能够以制茶技术傲视群雄的茶企。原因很简单:普洱茶工艺科技含量太低,抄袭起来过于容易。哪怕有新技术问世,很快就能普及。
产区对于普洱茶而言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它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大到可以扩充到勐海、勐腊、六大茶山这些范围很大的地区,小到一个村、一个寨、甚至是几棵树。对于新茶客来说,一接触产区就会无比头大:晕晕乎乎,找不到北。接下来很多人会问:为什么不明确产区概念。答案非常简单:因为利润。
产区不明确有了太多可操作的空间,比如勐海地区任意茶园的古树茶,在做成产品后就可以变成勐海古树单株,布朗山单株,听起来是不是很高大上。既然听起来很高大上,那价格自然就不能便宜。既然同样的原料用不同的名字可以卖出不同的价格,产区规范自然会让很多茶企无利可图。
普洱茶要想健康稳定的发展下去,规范产区是必须迈出的一步。产区不宜大,也不宜小。太大则优劣不分,太小则炒作云集。把品质接近,文化接近的产区列在一起是解决目前普洱茶市场资源分布不均的一剂良方。
产区过大,良莠不齐;产区过小,炒作过度。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其实润元昌“大班章茶区”的概念是一个非常可行且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大班章茶区”是以“茶王”老班章为中心,连带周边生态环境大体相同、口感相近、风格类似的一些产茶村寨共同组成的一片高品质普洱茶产区,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在保证原料品质的前提下,扩大了优质产区的范围。既能给茶山带来财富,也能给茶商减少开支,毕竟资金大部分集中在老班章、冰岛这样少数几个寨子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茶山财富的分配。
原料是制作加工普洱茶的重中之重,茶园的保护与建设,产区的细分与规划都牵扯到未来普洱茶市场的发展。大产区缩小,极小产区扩大,只有像“大班章”这样的产区多了,市场才会有进一步的突破。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