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叶早已成为百姓生活的必需品。“茶叶中所含的茶多酚被公认是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最主要成分。”中国农科院专家林智介绍说,茶是一种世界性饮料,目前全世界有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茶叶消费习惯,有超过20亿人在饮茶,并且饮茶人数还在持续增加。
作为茶的故乡,我国在茶叶生产上拥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地位。全世界每年茶叶产量约600万吨,超过四成产自中国。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博览会上介绍,2016年,我国茶园面积287万公顷、产量240多万吨,种植规模世界第一,消费量超过200万吨。多年来,我国形成了长江中下游名优绿茶、东南沿海优质乌龙茶、长江上中游特色绿茶、西南红茶和特种茶等4大优势区域,是世界上唯一生产绿、红、青、黑、白、黄6大茶类的国家。
西湖龙井、黄山毛峰、安溪铁观音、云南普洱、安化黑茶、安吉白茶等一批特色鲜明的茶品牌逐渐壮大。据统计,2016年,我国名优茶产量占45.8%,茶叶企业呈现出集群发展态势,涌现出一批大型茶叶集团。同时,茶具、茶食品、茶保健品等衍生品不断涌现,茶旅游蓬勃发展,一条茶的产业链正在成型。
但一组来自农业部的数据却表明,我国茶产业发展的困境依然存在:
——从生产环节看,我国茶叶平均亩产55.8公斤,仅为印度的40%。
——从销售和品牌建设看,90%以上的茶企年销售额不足500万元,全国百强茶企销售额仅占全国茶叶销售总额的12%。
“我国茶产业大而不强,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很重要的就是我们缺乏一个强大的品牌。”农业部市场经济与信息司司长唐珂告诉记者,我国茶叶出口量大,但因为品牌不强,产品出口的收益并不高。
如何打破中国茶产业大而不强、大而不精的困境?
在展会现场,“西湖龙井炒茶传承人”胡国雄说:“西湖龙井这一中国茶的名片要在全世界走得更远,需要我们一批老手艺人对技艺的坚守,更需要建立品牌,确保货真价实的地道西湖龙井能让更多人认知,把中国茶的传统文化、历史都融入到这一杯茶中。”
唐珂表示,今年也是农业部确定的“农业品牌推进年”。我国将聚焦茶产业的品牌建设,通过品牌发力,倒逼生产和流通,打出一套从政策扶持、科技支撑到品牌建设的“组合拳”,促进茶叶全产业链提质增效、做大做强、转型升级。
茶叶的提质增效同样离不开科技支撑。据测算,2016年我国茶叶生产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3%。重点产茶县茶园管理机械化水平达30%,比2005年提高10个百分点,茶树修剪基本实现机械化,大宗茶采摘机械化发展较快。
为更好打开国际市场,我国的茶叶还需要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使中国茶更“绿色”。
“当前我国茶叶生产中为了追求产量,过度施肥的情况比较严重。”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杨亚军表示,化肥的大量使用,导致茶园土壤酸化,而且肥料的利用率较低,加重了环境负荷。
针对这一问题,农业部先后开展了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和果菜茶病虫全程绿色防控试点。在茶叶生产优势区选择部分重点县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和绿色防控试点,在不同实施区域内通过对共性技术的组装、集成、优化,构建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模式,并进行区域示范和推广应用。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