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费升级的推动下,饮料市场正在发生本质性的改革,且这一态势将持续发酵。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全国全年累计饮料总产量增至18345.2万吨,饮料类零售额增至2175亿元。
国内市场:概念频出 蓬勃生长
市场是检验产品的试金石,事实表明,茶饮料的市场消费需求积极向好,饮料企业正实现从产量增长型向销售收入增长型转变。
回想起20世纪初,那时的瓶装茶饮料还只是冰红茶、冰绿茶的天下,品牌只是康师傅、统一等几家独大;而现在,出现在货架上的品牌日益见多,多样化、创意化的产品不断涌现:农夫山泉在2011年推出无添加茶饮料“东方树叶”系列后业绩并不理想,于是在2016年推出茶π,相继请Bigbang和吴亦凡代言,主打青春旋律,销量唱起高歌;
2015年统一的茶饮料又添“小茗同学”,采用冷泡工艺,让茶甘甜清爽不苦涩,在学生群体中有不错的战绩;娃哈哈一直钟情于奶茶产品,它的“呦呦奶茶”系列在奶源和茶源严加把控,并极力打造顺滑醇厚的口感;立顿近几年在瓶装茶上也下了不少功夫,以英伦风格为主题打造果味红茶饮料,以“好茶好果味,茶味更出彩”为宣传卖点。
而携带式的新中式茶饮,是近两年的一股大风潮。芝士奶盖的首创者喜茶是新中式茶饮的代表,洋溢着茶香果香的饮品、引人的产品颜值和门庭若市的顾客,让喜茶赚足眼球,但它顺应潮流的营销理念也让自己在新中式茶饮界立住了脚;奈雪的茶主打“一杯好茶,一口软欧包”,在一个品牌下同时发力两种产品实在难得,而这种创新消费主张和过硬的产品体验,也让消费者眼前一亮;
荼啡茶是这一领域最早的试水者,红茶卡布是店内的招牌饮料,近些年除了产品研发和市场扩张,荼啡茶一直在通过新媒体渠道跨界合作,品牌越发成熟;煮叶主要经营茶饮、茶点、简餐,在空间和品牌风格上倡导东方美学,视觉效果颇为养眼。
全球视角:健康引流 走势大好
在亚太地区的市场,快速增长的经济、浓郁的城市化氛围、消费者薪资的可观,让即饮茶充满了机遇。2017年Zenith全球饮料顾问公司撰写的《即饮茶创新报告》中显示,2011年—2016年间,亚太地区的即饮茶市场增长了40%,位居世界区域销售的榜首。
据Technavio在2017年发布的《2017年—2021年全球即饮绿茶饮料市场》报告预测,即饮绿茶饮料在2021年会达到3.5百万美金,而亚太地区在中国和日本两大即饮绿茶饮料生产国的带动下,市场收益会多于62%,主要得益于出口。
市场玩家主要聚焦在亚洲、拉丁美洲和东欧地区,因为这三处的机遇很多。以日本为例,很多消费者把目光从热茶转移到冰茶,这就为即饮茶提供了消费动力。
Technavio非酒精饮品的首席分析员Reddy认为,在预测阶段,中国和澳大利亚出现的产品优化是改变即饮茶市场动力的新趋势,这会鼓励不少商家在产品口味上创优创新。
此外,报告还指出,尽管有机食物和饮品花费的价格相对高昂,但是愿意为此买单的顾客数目在持续攀升,可见大家对健康二字的关注越来越密集,尤其是对饮品中的人工添加成分越发谨慎。而且,对茶饮料中原叶的种植环境、是否绿色无污染等方面,也很在意。可以说,即饮茶饮料的火热归功于很多报告对茶的健康功效的大量宣传,和消费者自由灵活的开销支配。
对于即饮茶饮料的市场存在的激烈竞争,Technavio报告中表示,为了获得压倒性的优势,商家所生产的产品必须要有足够的亮点,以便在同质化的产品中脱颖而出。
未来走向:持续创新 不断升级
可以说,无论是何种形态的茶饮料,也无关乎是在国际大环境还是既定区域内,都竞相出新,让这片市场表现出生机盎然的景象。由此可料,饮料市场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调整优化期,这背后的推手在于:饮料的消费群体、消费理念以及消费习惯正在发生转变;饮料品类和结构不断调整,健康属性饮料的比重不断上升;创新是饮料业升级的源动能,不断进化的消费者需求则为催促饮料业转型蜕变指明了方向。
结合国内外市场出现的茶饮料,可以总结出:时尚、健康、口感是茶饮料的基调,专业、品牌、规范则是发展的保障。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