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对于中国当前来说是一个“供大于求”的市场,是一个“存量”的市场;
所有茶企业,茶商都缺少解决增量市场的良方!
“信息”与“渠道”的双重叠加压力,让从业者完全找不着"北",有点“雾里看花、水中观月”的境地!
在我国所有的茶品类里,“普洱茶”是营销题材及附加因素最多的一个,每年都有用不完的“招数”来刺激市场消费。
一、一槌定价的疯狂
前几天在一场拍卖会上,1920年福元昌号普洱茶以2317万人民币拍卖成交(七饼),这确实让普洱茶的从业者为之振奋!
笔者仔细地观察了一下,这些拍得高价的号级普洱茶都是至少“100年以上”的藏龄;
那么这些号级的普洱茶市场存量又有多少?这无非就是一个数字游戏罢了!
就算“普洱茶”这片叶子能创造财富,但我们想一想,藏“100年以上”的普洱茶,至少也需要两代人的坚持吧!
中国老百姓真正走向富足的生活也才40年,那么到底是谁那么有远见?早在100年前就存起来这些号级茶,而且经常光顾各个拍卖行……
笔者相信“号级普洱茶”在市场存在的,存在应该是被当做"文物"或者是"教材",岂能如此疯狂的任意挥槌!
这一槌下去的是数字,而却透支了行业信用!阻碍了普洱茶消耗!干扰了市场的发展!养成了惰性!
从业者这样疯狂的传播无非是操纵者的“帮凶”、自己的无知!
二、干旱减产涨价的谎言
据官方统计,云南普洱茶产区的确遭遇了“50年以来最大的干旱”,干旱无非会给普洱茶造成减产这个是事实,但是“减产”无非是新茶受影响,并不影响存量市场上的普洱茶。
爱好喝茶的用户都知道,普洱茶其实并不是“喝新茶”,一般的用户购买新茶很少当年来喝的,都是会放5—10年才会喝;
当普洱茶“减产”事实已经形成时,用户完全可以“不用购买新茶,也不会因减产没有普洱茶喝”。
普洱茶本身在茶的类别里就是一个“延时消耗”的产品,也就是说新茶的价格,不会受“减产“的影响而有大幅度的提高。
在笔者朋友圈里,“干旱减产涨价“、“茶树枯死”、“裂缝茶园”的信息,陆续传播近两个月,但也没有发现新茶价格涨了多少,反而有下降;
用这些信息传播,无非想刺激终端用户的购买欲望,但现实中,用户保持了“高关注,低参与”的态度!
从上半年的“武汉”、“杭州”、“济南”、“南京”、“广州”、“东莞”等茶博会来看,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冷清",比展馆里的空调还要“冷”。
普洱茶的“藏而不消”已经是一种负担,并不是这片叶子的“财富与价值”!
“干旱减产”其实并不能让普洱价格上涨,相反的是,“市场消耗”与“增量市场提升”才是价格上涨的真正原因。
笔者豪言一句:"就算普洱茶三年不产,恐怕也不能让价格有大幅度的上涨!"
“干旱减产涨价”的谎言只是用行业公信力来伪装恐惧的心理罢了!
三、疯狂与谎言背后的伎俩
用一些事件(“拍卖”、“自然灾害”)来“营造普洱茶的价值”或者“涨价”,无非是想让用户紧张;
但我们发现这种“伎俩“已经不是第一次施行了,每年都有这样的类似的案例。
"狼来了”的故事,我想大家应该都耳熟能详了吧,所以“狼”已经不可怕了,可怕的是自己“无知的伎俩”!
在笔者看来,普洱茶是中国茶类别里比较优秀的茶品,具备“可饮可藏”的属性;
但就因为“可藏”属性,造成了市场有大量普洱茶存储,在流通渠道已经造成了“堰塞湖”;
这种局面需要“系统性疏通”,这种疏通方法类似于中医里的“打通任督二脉”,而不能用西医理论“哪里痛医哪里”;
需要中医理论来根治,要打通各个细支脉络才行,而且“非一日之功了得”,需要长期坚持、系统性完成。
普洱茶,要想打通末端消费的神经,一定要放弃“存量市场”的梦想,和“深根增量市场”的行动。
单靠一些行业务虚的事件来“疯狂”自己,结果势必是:你的末端神经已经坏死!
(责任编辑:品茗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