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家,普洱茶市场交易领域里一类特殊人群,他们经常是买茶最多的人,但又是喝茶最少的人。在他们大宗交易的普洱茶里,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并不会去喝自己购买的普洱茶,他们买茶通常只有一个目的:转手高价卖出。
茶企对炒家通常是又爱又恨,爱是因为有了炒家的存在产品可以多销售一些,恨是因为当炒家炒糊一款茶之后,茶企又不得不自己出钱来收拾炒家留下的烂摊子。
茶友对炒家通常只有怨恨,正因为有了炒家的存在,茶友在买一款被炒作过的茶总要花费更多的银子。说对炒家怨声载道一点也不为过。
如果一款茶的交易没有炒家的身影,这款茶一定不会成为具有任何投资价值。原因很简单:茶客在购买一款茶的时候,成本大致相当。在经过若干年陈化之后,如果有人想从茶客手中收购这款产品,每个收藏这款茶的茶客给出的价格会差别很大。没有了炒家的价格标准,一款老茶自然与投资茶无法挂钩。
如果一款茶只有炒家没有茶客,这款茶则会成为传销品一样的存在。炒客A将一款茶加价之后卖给炒客B,炒客B又将这款茶加价卖给炒客C,最后炒客A又再次加价从炒客C那里收购。一款茶品质如何,到底值多少钱已经不再重要。炒客之间互相麻醉,共同迷失在彼此编织的发财幻境中,一旦有一个环节的炒客抽身,这款茶随之崩盘。
炒客并无固定身份,可以是经销商,也可以是喜欢普洱茶的茶客,更有甚者会是茶企本身。不打算把一款普洱茶作为长期投资品对待,而将此款茶批量买入等待价格上涨之后就迅速卖出的商家都可以称为炒客。
在平衡一款普洱茶的价格体系以及为市场提供可被交易的产品,炒客有他积极的一面。使一款普洱茶偏离其应有的价格,最后这款茶的交易沦为击鼓传花的游戏,炒客也有他消极的一面。在2014年末,2015年普洱茶行情未知的年末,如何精确控制炒客的规模将是摆在所有茶企面前的一道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