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茶农福利的散失:
还是从普洱茶产业链的最底端茶农说起吧。从2012年开始,普洱茶农越来越散失中国农业带来的福利,为何出此言论呢?因为茶农的茶地使用权流失很严重,虽然短期来说,茶农获得一大笔钱,可以迁移去城市,生活各方面都有了很多的提升。但是承包出去的茶地短期内是收不回来的,这意味着未来农业带来的福利跟茶农不相关了。未来的农业方向是什么样子呢?看看国外的那些农民,外国那么多的作坊品牌就清楚了。当然,茶农如何选择,后果都是茶农自己来承受的。
不知道大家有接触过雨水茶没有,现在的雨水茶制作得跟春茶的样子已经没有很大的分别,如果仅从样子上去看,茶叶并起来是看不出季节的。当然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有好的这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工艺的进步在我看来是对传统的一种选择性淡忘。那么带来的后果则是对于拥有众多参数的普洱茶来说不是一件好事,因为现在的普洱茶已经不需要很多时间的陈化,现在的普洱茶入口苦涩感已经很弱。当我们在30年后打开现在存放的普洱茶,物质流失的层度是否会比以前的老茶流失的更严重?在原料不变的情况下,慨括来说这不是把时间缩短这么简单,而是要把普洱茶繁多的参数变得简单,去掉年份这个参数,去掉仓储这个参数,再去掉原料这个参数。那么普洱茶还有什么呢?我想有的只会是喝茶时的“百人百口感”吧?
3、产品的销售短板:
除了在茶博会或者一些网店里,茶农的产品是很难出现在的大家面前的。一个是没有一整套的商业头脑,另一个是被茶商分利。大家按以往的常识都会认为分给茶商利润是合理的,但是普洱茶不是一般的农作物,它具有像葡萄酒一样的属性——家庭作坊品牌。它其实不需要这么多的茶商进山,在通路不通车的地区,茶商去了就是赚点辛苦钱,但是现在的云南大部分茶区道路都是通车的,只是不大好走而已。茶农这些年的财富积累,完全可以支撑建设像样的家庭作坊品牌3-5年了。但卖原料的理念已经成了多数人的选择,一年3季做毛茶全卖了收入就有了,这种大量快速的交易,茶农已经很满意了,坐等各地炒商进村收茶,今年傻眼了吧。
茶商
1、新茶商的无奈:
这里的新茶商是指进入普洱茶行业1-3年的茶商,这部分茶商给普洱茶行业注入了新血,也消耗了一部分的普洱茶库存,这对普洱茶行业来说是好事的,但对于这些新茶商来说,这才是普洱茶行业的入门,因为做茶商是需要有库存的,多的不说,最低几万的库存都没有,是没办法做普洱茶生意的。再加上人工和房租成本,在前两年赚的钱,几乎都被套在库存和房租上了,想很快的赚钱,这怎么可能呢?再加上今年普洱茶价格的连续跌,新茶商的无奈才刚开始,熬不到5年以上,想从普洱茶上抽出钱来是很难的。另一个无奈就是新茶商的客源,自己人脉少或者没本事的话,没有亲朋的支持,客源的增加是很缓慢的,缓慢到几乎不能维持收支。客源决定销售,库存决定销量,老板决定收入。
2、老茶商的坚守:
这里的老茶商是指进入普洱茶行业5年以上的茶商,这类老茶商一般都有很多库存,有的迷恋普洱茶收藏升值涨价,有的迷恋普洱茶的越陈越香。这部分茶商大多都会坚守自己的事业,不会轻易的跳出普洱茶行业去做别的行业。他们的信念是普洱茶市场的支撑,他们有相对稳定的客源,他们对于市场看得很淡,大涨或者大跌都不会有啥太大的反应。但是生活中需要换个车子或者买个大价钱的啥,他们会在不动根基的情况下冒最大的风险去博最大的利益。普洱茶行业的老茶商从来不是越混胆子越小。他们对于行业的坚守是始终不渝的,但是对于利益,他们也会露出商人逐利的本色。
3、炒客的白日梦:
这里的炒客是指普洱茶行业中短期频繁交易的茶商,他们的利润很薄,但他们无拘无束;他们赚的是交易的差价,但他们手中不留货;他们的交易很简单,但他们常常不守信。他们常常做白日梦,但是市场的规则一次次把他们的梦打破。为什么这群人在普洱茶市场还很活跃呢?这是因为信息的不对称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造成的。今年以来,随着行情的不好,他们的收益不断在下降,而且市场规则真在排挤他们。市场需要真正的消费者和茶商,而不是炒客。
茶企
1、剥夺茶商的利益:
一个会赚钱的茶企业,对于茶商来说不是一件好事。因为每家茶企业都希望自己与茶商的关系是1对N多,这样企业才能做得越来越大。但企业大了其实是不会给下面的茶商成长得特别大的,因为只要有几家特别大,那么别的N多家就会被这几家压得很死。这样一来,茶企业很多政策就难以实施下去。另一方面,茶企业每年都在调整自己的产品价格,但也仅仅是产品价格,产品的销售区域的茶商之间的产品对调就没有很好的策略,更多的是依靠外部的市场人员在被动的做调整。这就是厂家不作为间接的再一次剥夺茶商的利益。
2、争夺茶农的利益:
2012年以来,很多大资金茶企进驻普洱茶区,模式不多,但都是看到未来的利润奔去的。典型的有建茶庄园、各地建初制所收原料。随着中国农业的进步,农民的福利越来越好,但是很多有钱人看上了农民的地,一签合同都是好几年。普洱茶区自从柏联去建茶庄园起,茶叶的价值已经没有了观光旅游、享受服务带来的价值大了。一些普洱茶企业也看到了这种经济价值,然后砸大钱投资。那么,茶农如果不能参与分红,那么就只能干瞪眼了。据说云南的某家茶企,一年的茶庄园收入已经上亿元。
另一种是收原料的,去到一个茶区抬高一个茶区的价格,然后拍拍屁股走人,或者抬高后给外面的市场造成一种假象(本来才500元/KG的毛茶抬高到1000元/KG,实际跟茶农成交的价格是500元/KG),这就非常坑茶农了,外面的人知道价格是1000元/KG,消费者摸摸自己的腰包,涨这么多,不买了。最后损失最大的还是茶农。按理来说要的货量大是可以把价格压下去的。怎么可能这么一直涨。
3、寻找真正的茶客:
寻找真正的茶客应该是今年以来所有普洱茶企业共同的一个述求,这背后的逻辑就是茶客是喝茶的,喝茶能消耗成品茶叶,而消耗后就会有交易产生。但很多普洱茶企业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普洱茶产品的迭代速度太快,而消耗速度和利益传送速度远远跟不上产品的迭代速度。所以,这种茶企业的单一模式并不能给茶客或者消费者带来一种疯狂or刺激的消费体验。单纯的在茶产品上寻找,未来是走不通的,寻找茶客才是正道。
(责任编辑:润生)